近日,全国各地的高考战鼓方才敲响,又在六月的骄阳下缓缓落幕。从试卷上升腾的笔墨气息尚未散去,无数学子和家庭仍沉浸在或喜或忧的回味之中。漫长的备考征程,除了拼搏的高三岁月,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开始关注一个更为基础却同样关键的环节——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的顺利过渡。这不仅是一条学科衔接的纽带,更是学生数学思维从量到质飞跃的关键拐点。在这条道路上,如何循序渐进地夯实基础、优化思维,成为无数学子和教育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在我国中学教育体系中,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而高中数学则更强调逻辑严谨性与综合运用能力。两者在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阶段,习题多以典型题型为主,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与基本思路;而高中阶段,知识体系更为庞杂,问题情境更加灵活,考察的不仅是对公式的运用,更是对数学模型与理论的深层理解。若不能在初中阶段打牢思维根基,直接跳跃到高中学习,容易造成“摸不着头绪”“思维断层”等难题,从而影响学生们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与成效。因此,如何在初中和高中之间架起一座稳固桥梁,已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在众多致力于这一研究的教育专家中,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的数学教师兼总务主任左鹏飞,对此有着深刻洞察与系统实践。自2009年投身该校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左鹏飞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对教育信息化的深刻洞见,不断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模式,不仅多次主持省市级课题,还屡获各类教学与论文奖项,其成果更因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而被同行广泛推崇。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数学教师 左鹏飞
谈及初中数学如何为高中学习铺路,左鹏飞首先强调“概念网络的构建”。“初中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从有理数到方程、不等式,从几何图形到函数的初步认识,都是一个完整的思维链条。”他指出。基于这种理念,他自主研发了“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初中数学概念网络构建系统”,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将各个知识节点串联成网,清晰呈现出知识之间的层次与逻辑关系,避免碎片化学习带来的盲目感,从而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复杂概念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以数据赋能教学”方面,左鹏飞同样有着深入的实践。他通过对学生们考试成绩、课堂互动、作业完成度等多维度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动态反馈,帮助教师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存在个体差异。通过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发现哪些知识环节容易成为‘绊脚石’,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迎头赶上,为高中数学学习打好地基。”在他看来,数据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现代教育不可逆转的趋势。
回望这条从初中走向高中的数学之路,左鹏飞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保持心态平稳。许多孩子在暑期过渡阶段会产生焦虑——担心自己基础不牢固,又怕高中的学习节奏跟不上。对此,他常常会组织“数学心声分享会”,让往届高一学长学姐来谈经验,告诉学弟学妹们:“别急,先把基础理顺;再难的题,只要分解成曾经学过的小模块,也能迎刃而解。”正是这种从情感上予以舒缓、从思维上给予支撑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带着信心走进新的课堂。
随着高考圆满收官,中考备考也已进入冲刺阶段。在这一重要的分水岭上,初中数学的点滴积累与思维训练已悄然发挥作用。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像左鹏飞这样的杰出教育耕耘者,以循循善诱和技术助力,让更多学生在基础与未来之间搭起坚实的桥梁。在未来的学习旅程中,他们将一路相伴,助力学子迈过一道又一道思维的坎,迎来属于他们的那一场“登顶”。(文/华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