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十年:低值耗材龙头的原始积累(2003-2012)
在2002年成立之初,蓝帆医疗以医疗手套为核心产品,凭借中国加入WTO的东风,公司通过全球贸易和精益制造,迅速成长为PVC手套领域全球龙头。这一阶段,公司构建了扎实的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体系和运营能力及管理,为后续转型积蓄了关键势能。在2010年更是成了手套行业内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数据显示,2012年蓝帆医疗已占据全球PVC手套市场22%的份额。但管理层清醒认识到:低值耗材赛道的天花板清晰可见,必须向技术壁垒更高的领域突破。
第二个十年:向高值耗材战略转型的阵痛与突围(2013-2022)
2013年蓝帆医疗启动战略转型,决定向高值医疗耗材领域发展。2018年,蓝帆医疗跨境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开启“低值+高值”双轮驱动战略。 这次交易,是截至当时中国医疗器械史上最大的跨境并购,使公司直接切入冠脉介入领域成立心脑血管事业部,标志着蓝帆医疗正式进军高值耗材赛道,开启了战略转型的新篇章。之后公司依托新加坡柏盛国际,实现了对德国心脏瓣膜科技企业NVT的收购,进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
但转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心脑血管事业部经历了业绩的U型曲线:2018年至2019年实现了利润高增长,2020年至2021年营收因国内集采和全球公共事件而骤然跌入谷底。面对挑战,蓝帆医疗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心脑血管事业部拥有380项全球专利,全球在研管线近30个。到2022年后,凭借创新产品逐步走出低谷,2021年至2024年营收平均增速超过16%。
第三个十年:全球化平台与生态圈构建(2023-2032)
2025年是蓝帆医疗收购柏盛国际的第七年,心脑血管业务终于迎来了价值重估。2025年半年报显示,心脑血管事业部销售收入达6.9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2%,毛利率稳步提升,销售、管理费用率双降,不计入被投企业同心医疗完成上市前融资估值变动导致公允价值损失的影响下,经营层面净利润已达到亿元量级。
蓝帆医疗并不满足于自身产品的研发与销售,而是着眼于构建更广阔的医疗器械生态圈。目前,公司在心脑血管领域现已通过多种形式布局冠脉介入、结构性心脏病、神经介入及外周介入四条赛道,此外还以投资、代理等多重方式扩大业务布局和产品范围,依托全球渠道优势,向全球输出中国优质创新医疗器械,打造心脑血管领域中企“出海”的“联合舰队”。
蓝帆医疗可能是国内同领域唯一真正实现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公司心脑血管事业部主体蓝帆柏盛在海外市场的多年深耕,已形成覆盖全球8000多家医院的销售网络,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强大的全球网络不仅销售自有产品,还为其他中国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提供出海服务。今年上半年,蓝帆柏盛代理了国内多款产品出海。最近刚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过会的北芯生命,其血管内超声(IVUS)导管等产品主要的海外代理商便是蓝帆柏盛,2024年蓝帆柏盛作为北芯生命第二大客户和最大海外客户,经销金额近2000万元人民币。此外,正致力于研发新一代完全可吸收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百心安,其RDN产品海外市场最大的业务伙伴也是蓝帆柏盛。目前,蓝帆柏盛已协助百心安肾动脉消融产品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完成商业化突破,助力国产品牌逐鹿RDN百亿蓝海市场。
在第三个十年,蓝帆医疗已不仅仅是一家医疗器械企业,而是中国创新医疗器械走向全球的“超级接口”。正如公司使命所述:“做医疗健康中国创造,为人类生命保驾护航”,这或许正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