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只有真正走向消费端,产业才算真正兑现。”机器人产业如果只停留在实验室和工业场景,很难真正改变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真正链接C端,是整个机器人行业的终极目标。
1.行业趋势:机器人走向消费服务是大势所趋
过去几年,机器人主要集中在科研和工业制造,比如实验室教学、工厂搬运。但现在,全球行业正在进入新阶段:从“能跑能跳能表演”,到“能理解、会推理、能干活”。消费服务,是下一波产业浪潮。
像新能源汽车普及一样,机器人同样需要渠道网络去承接需求。4S店模式,正是我们认为的破局点。
2.首程动作:6个月内10家机器人4S店率先落地
首程已经决定,6个月内将在全国核心城市开设10家机器人4S店,提供展示、销售、租赁、维修、体验等一体化服务。
叶芊表示:“我们在今年8月冰丝带场馆外开设的“首程机器人科技体验店”就是试点。200平方米的快闪空间,实现了日均进店人流量超6000人次,远超预期,也验证了市场对机器人应用的热情。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奇和参与度,让我们看到了机器人消费化的巨大潜力。
3.产业生态:从材料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优势
首程的独特优势在于,不是单点投入,而是构建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上游材料:通过全资子公司设立首程机器人先进材料产业有限公司,聚焦电子皮肤、腱绳、轻量化PEEK等关键材料的投资、联合研发、孵化和并购,补齐产业链短板。
中游整机: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松延动力、星海图、加速进化等头部企业,覆盖人形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感知交互等核心环节。
下游应用:推动机器人进入真实场景——与阿尔特汽车合作产线改造;与万勋科技共建成都环贸ICD自动充电站;术锐手术机器人落地首钢医院;消费端的体验店和即将开业的4S店。
可以说,“上游材料—中游整机—下游应用”,首程已经形成全产业链闭环。而4S店,就是打通消费端的关键一环。
4.资本市场意义:新增长曲线的打开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机器人4S店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新增长曲线的打开。它把产业链的价值直接延伸到C端,让机器人有了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场景。
结合首程稳健的财务——上半年营收增长36%,净利增长30%,资产融通收入增长69%,现金储备超80亿港元,股息率近8%——我们有充足的底气和产业资源去推动这一战略。
机器人4S店的推出,意味着首程正在从“中国智能基础设施运营商”迈向“机器人全产业链第一股”。这是一个全新的价值想象空间,也将成为未来估值重估的重要支撑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