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品种+医保基药双轮驱动,产品线矩阵完善
作为国内中药创新领军企业,康缘药业拥有丰富的产品储备与显著的品种优势。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药品生产批件214个,涵盖147个中药、61个化药及6个原料药,其中50个为中药独家品种,4个为中药保护品种(淫羊藿总黄酮胶囊、九味熄风颗粒、参乌益肾片、七味通痹口服液),独家品种数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医保与基药目录纳入情况进一步凸显产品竞争力:公司共有117个品种列入2024版国家医保目录,其中甲类48个、乙类69个,独家品种25个;43个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独家品种6个。核心产品中,呼吸领域的金振口服液、热毒宁注射液、杏贝止咳颗粒,心脑血管领域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天舒胶囊,妇科领域的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骨伤科领域的复方南星止痛膏、腰痹通胶囊等,均为医保或基药品种,凭借临床价值与政策支持,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与营收贡献。此外,公司在泌尿系统(参乌益肾片)、消化系统(济川煎颗粒)等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完善产品线矩阵,降低单一领域需求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技术研发优势:平台+团队+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行业领先
康缘药业的研发能力处于国内中药企业的第一梯队,尤其是构建了“平台-团队-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体系。
公司先后建成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成药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为创新研发提供硬件支撑。其中,“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中药创新药发现与生产技术突破,报告期内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推动AI、多组学等前沿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同时,公司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沈阳药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研究中心,设立中药科技创新基金,加速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56件,拥有中药新药58个(其中独家品种47个),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显著。
智能制造引领行业,质量管控体系成熟
在中药智能制造领域,康缘药业长期引领行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中药生产从“经验化”向“精准化”转型。公司先后实现中药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厂、智能化注射剂车间、智能化固体制剂工厂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正在建设的中药颗粒剂智能化制药工厂项目,为配方颗粒生产智能化奠定基础。其中,“数字化提取精制工厂”被列入国家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化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工厂项目”入选“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优秀项目”,智能制造实践获得行业认可。
生产过程中,公司应用膜分离、大孔树脂吸附、连续逆流萃取等新技术,解决传统中药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关键问题;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制造执行系统(ME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集成应用,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与数据可视化;基于近红外光谱、机器视觉技术,建立中药生产全过程指纹图谱控制标准,确保“点点一致、段段一致、批批一致”的精准制造,成品一检合格率连续保持100%。此外,公司作为中药注射剂智慧监管试点单位,构建“药材追溯-生产数字化-质量检测数字化”的全流程监管体系,为行业质量管控提供标杆。
前瞻防控+投资者回报,稳健发展底气足
面对医药行业政策变化、产品质量、研发等风险,康缘药业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公司密切关注药品集采、医保调整等政策动态,发挥“独家品种多、医保基药品种多”的优势,积极参与集采与医保谈判,同时通过提升经营效率、强化品牌建设,对冲政策带来的价格压力。同时,公司践行“质量为本,生命至上”理念,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从GAP种植、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流通储运全环节管控,确保产品安全。康缘药业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研”协同与专家委员会决策机制,优化研发管线布局,降低新药研发失败风险。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2024年度通过股份回购注销实现现金分红占比47.44%,切实履行上市公司责任。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一体两翼”研发格局,加快中药创新药上市、化药生物药管线推进及海外市场拓展,同时通过智能制造降本增效,以核心优势抵御行业波动,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康缘药业在中药创新、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积累形成深厚护城河,随着后续多款在研新药上市与海外市场突破,公司有望在医药行业结构性机遇中实现业绩修复与增长,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