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来自中国内蒙古的金融实务家李臻,正以他对小微企业信贷体系的深度理解和前瞻性实践,走进国际视野。他不仅是包头市亿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更在2023年被国际企业发展协会(IAFED)聘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顾问,任期至2028年。这一职位,是对他长达18年在微型金融行业耕耘的高度认可。
我在北京的一次金融行业闭门圆桌会议后,与这位常年奔走在草原与城市之间的行业专家展开了专访。他的言谈间没有炫耀,却处处显露出他在小微金融领域的扎实根基与战略思维。
“我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李臻开场就带着北方人独有的爽朗。他从基层做起,2006年进入内蒙古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担任客户经理,随后迅速成长为分公司总经理、审贷委员会主席,并在2014年创办了自己的机构——包头市亿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十余年间,他不仅打通了小微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成功将德国IPC信贷技术本土化,引领公司实现系统化风控与精细化管理。
这份深厚的行业积累,是IAFED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重要原因之一。记者了解到,IAFED是一家专注于推动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创新的国际性组织,其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聚焦融资结构、风险建模和发展策略的多维优化。李臻的加入,正是该协会强化全球微型金融治理智库力量的一步关键布局。
谈及顾问职责,李臻坦言:“我的任务不仅是研究,更是传播经验,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与地区建立适合其经济生态的小微金融模型。”2024年,他主导策划并主持了由IAFED发起的“可持续金融与小微企业转型创新峰会”,并担任主要演讲嘉宾,提出“小微企业金融的五维稳定结构”模型——包括信息对称机制、技术可得性、成本透明性、风险共担架构与政策接口优化,受到与会专家广泛关注。
他的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作为包头市亿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掌舵者,李臻推进了“信贷工厂”流程管理体系的落地。通过行为建模技术与多级审批机制,公司自主研发的风控平台不仅提升了贷款处理效率,也大幅降低了信贷违约率。李臻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公司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3%以下,这一指标在业内长期处于领先水平。
“风险定价能力,是决定小微贷款可持续性的核心。”李臻如是说。他曾多次受邀参与行业内部评审,包括“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融资解决方案征集活动”和“区域普惠金融创新实践挑战赛”,在评审过程中,他特别强调技术与伦理的平衡问题:“金融科技不能变成压迫工具,它必须服务于企业真实成长。”
正因如此,他主导开发了六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金融科技系统,其中《基于行为模型的小贷定价软件V1.0》和《基于对标模型的成长分析平台V1.0》在行业内获得极高评价,并入选多地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推荐使用名单。2024年,他的成长分析平台还获得了“青鸾奖·金融科技应用优秀成果奖”,该奖项旨在表彰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项目。
然而,李臻并未止步于已有成绩。他目前正协助IAFED筹建“亚太小微金融实验平台”,计划以中国、印度、菲律宾为样本,构建可移植、可复制的小额信贷模型。他表示:“中国的实践经验是宝贵的,但不能简单套用。我的目标是让每个国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金融语言。”
采访尾声,谈到对年轻金融从业者的建议,李臻沉思片刻,说道:“要看得见微观的苦难,也要理解宏观的结构。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守护它们,金融才真正有温度。”
这是一场并不张扬的对话,但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出李臻在小微企业信贷体系领域的深邃眼光与实战精神。从草原走来的他,如今已成为连接中国实践与全球思维的重要桥梁。未来五年,随着IAFED项目的持续推进,李臻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角色,将更加不可忽视。(记者:苏婉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