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邦食品于7月10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成为首批披露中报预告的生猪养殖企业。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达3.5-3.7亿元,其中第二季度环比增幅高达76%-91%;扣非归母净利润2.38-2.5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5%-192%。这份“摘帽”后首份成绩单引发市场积极反应,公告次日公司股价一度上涨6.69%。
政策重塑行业,猪价趋稳成共识
此轮业绩增长,深植于由政策主导的生猪行业深刻变革之中。自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反内卷”已成为核心经济政策导向,并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国家发改委密集召集行业龙头召开“反内卷”会议,一系列组合拳正重塑行业生态。
核心调控措施包括严控能繁母猪存栏增长、限制出栏体重(120kg以内)及管控二次育肥猪源。其中,对二次育肥的管控效果显著。银河期货数据显示,2025年5月二育销量占比已降至2.17%,较政策前大幅下降。国泰君安期货指出,此举不仅提升饲料效率,更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头部企业率先响应,牧原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两季度调减,温氏等企业出栏体重明显下降。涌益咨询监测显示,集团企业出栏均重已连续7周降至124.6公斤左右。
政策效应已清晰传导至市场。7月初外三元猪价达15.25元/公斤,较6月低点上涨8.5%;全国瘦肉型猪出栏价周涨幅达3.9%。政策强化预期下,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应声大涨。反映行业预期的畜牧养殖ETF自年初低点已累计上涨16%。市场普遍认为,政策正推动行业从无序扩张转向理性经营,猪价波动幅度有望显著收窄,未来盈利将更依赖企业自身成本控制能力,而非周期性博弈。
成本优势巩固天邦食品盈利空间
在这一行业变局中,天邦食品的“成本优化”战略迎来关键收获期。
2025年二季度,公司育肥完全成本已降至13.24元/公斤,较2024年一季度大幅下降超过20%(3.48元/公斤);断奶仔猪成本更降至308元/头的历史低位。公司明确2025年育肥成本目标为12.8元/公斤以下。在猪价预期趋稳的背景下,持续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天邦盈利预期稳定的核心保障。
此外,公司的“养殖-屠宰-食品深加工”一体化模式为提升附加值提供支撑。子公司拾分味道具备年500万头屠宰能力,其深加工产品成功打入商超、食品厂及线上渠道,并在抖音生鲜带货榜位居首位,高端产品线获得市场认可。
自2024年3月启动重整以来,天邦已连续五个季度盈利,且2025年二季度呈现加速优化趋势。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增强了公司现金流和债务重组谈判力。2025年5月,公司成功引入产业投资人建发物产和南宁漓源,合计投资7.4亿元,并获得产业投资方的饲料供应支持,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