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报季已拉开帷幕,天邦食品于7月10日晚公告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成为全市场最早披露业绩预告的生猪养殖企业之一。这份摘帽后的首份成绩单格外亮眼: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3.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38-2.5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85%-192%。
更令人惊喜的是单季表现——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27亿元,二季度则达2.23-2.43亿元,在猪价下行背景下净利润环比逆势增长76%-91%。这样的业绩表现迅速获得市场积极反应,公告次日公司股价涨幅一度冲上6.69%,收盘涨幅3.68%。
从预重整到连续盈利:降本增效的突围之路
时间倒回2024年3月,天邦食品因到期债务难以偿还,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当时公司处境艰难: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负债高达14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6.73%,董事长在2023年报中坦言公司面临“内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彼时很少有人预料到,这家有“浙江猪王”之称的老牌农牧企业,能在接下来五个季度内实现连续盈利,上演强势逆转。
成本控制成为破局关键。根据公司最新披露,2025年二季度育肥完全成本已降至13.24元/公斤,较2024年一季度的16.72元/公斤大幅下降3.48元/公斤,降幅超过20%。
这一数字背后是一系列脱胎换骨的变革:自2024年起,公司持续推进合伙人机制、猪场技改等降本增效举措,同时淘汰低效母猪,全面使用优质公猪精液配种,料肉比等生产指标显著优化。在产能布局上,天邦将育肥产能由北向南战略调整,山东大区自建及租赁育肥场数量已从2024年初的50个缩减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10个,产能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公司还清退效率低下的租赁猪场,提高家庭农场轻资产模式的出栏占比,使经营现金流管理逐步恢复正常。
化解债务重压:轻装上阵再出发
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天邦食品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2025年一季度末负债率已降至71.8%,较2024年初大幅降低14.9个百分点。2025年5-6月份,公司相继与产业及财务投资人签订重整投资协议,合计引入投资12.65亿元,并与国元天邦达成债务和解协议。
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为公司保障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2024年天邦出栏生猪600万头,2025年计划出栏650-710万头,在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环境下保持了稳定的生产节奏。公司预重整准备工作有序推进,为彻底化解债务风险奠定了基础。
全产业链优势:穿越周期的底气
作为国内产业布局最全面的农牧企业之一,天邦食品率先实践“养殖+屠宰+加工”的快速联动和高效协同,构建了“从种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位于安徽阜阳的一体化基地年屠宰能力达500万头生猪。子公司“拾分味道”食品业务表现亮眼,2025上半年累计屠宰生猪84万头,同比增长7.25%,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在B端渠道,公司成功进入多家餐饮、商超、学校等客户供应链;在C端市场,则持续推出黑猪肉系列、黑松露系列等高端猪肉产品,打造品牌溢价。
公司表示,这种全产业链布局有效提升了终端产品价值量,为公司弱化猪价周期波动影响提供了战略支撑。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生猪养殖行业“反内卷”趋势明确,市场供给趋于理性,猪价预期更加稳定,为专业养殖企业创造了更有利的经营环境。天邦食品明确表示将“集中资源提高优质猪场满负荷率”、“以数智化赋能高效养殖”,目标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养殖成本体系。 这份亮眼的半年度成绩单,标志着这家曾面临严峻挑战的老牌农牧企业,已经重回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