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金融圈提及“跨界精英”,李森这个名字总会被提起。她是北京赢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首席风控官,从基层检察体系转战市场资本运作核心,她以法律人之细致、金融人之果敢,在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中稳扎稳打,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风险防线。
“金融风险管理从来不是消极防御,而是一种深度认知与主动掌控。”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李森这样开场。她话语坚定、节奏明快,身上有一种长期与不确定性打交道而形成的自信与沉稳。
李森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律专业,后在北京大学取得法律硕士学位。早年,她在郑州市检察院服务十余年,扎实的法律功底让她对制度与规则有着天然敏感。而真正将她引入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是她在深圳特泰亿贸易有限公司担任投资风控总监期间对市场机制的深度接触。
“法律是防线,金融是引擎,两者结合,是对这个行业最精准的掌握。”在她看来,风险不是要被畏惧,而是要被量化、建模、跟踪、再控制。“风险管理的核心,是看穿不确定性下的内在逻辑。”
2020年7月,李森加入北京赢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任首席风控官,全面主持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从她履新之初,公司便面临业务转型与跨境布局的多重挑战:国际法规变动、金融产品复杂化、数据使用合规化……“市场已经不再是单一维度风险,更多的是结构性、系统性的连锁反应。”她敏锐察觉问题的本质。
为应对新形势,李森推行了一系列系统性改革。她搭建了公司统一风险管理框架,并建立了三道风险防线:业务部门自查、风险管理部集中审查、合规与审计终审三环节闭环机制。这一架构让公司在面对2021至2023年多轮市场震荡时,始终保持低风险敞口与高反应效率。
技术创新也是她推进风控体系升级的重要路径。在她主导下,公司自主构建了多套风险监测与合规分析系统。其中,“黑天鹅事件下的资产组合抗风险优化系统V1.0”成功应用于多个高净值客户组合配置中,通过模拟极端情境的回撤指标优化,帮助投资组合在2022年市场波动中减少约12%的风险敞口。
不仅如此,她还率先推动构建“金融衍生品合规持仓监控软件”,专门监测公司在金融衍生工具方面的投资行为与合规边界。她解释:“衍生品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有系统知道‘界限在哪里’。”
值得注意的是,李森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中的风险问题也有前瞻性判断。她领导设计的“ESG投资组合风险-收益优化模型”被用于新设绿色基金风控环节,通过多因子算法平衡环保合规目标与财务收益预期,使得公司在绿色金融方向具备更强竞争力。“在一个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里,风险维度也必须是可持续的。”她补充道。
谈及跨境业务,她特别提到“跨境资产配置税务风险对冲模型”的实践意义。2024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快速变化,税务规则更新频繁。李森带队研究不同法域下的税收协定及金融合规要求,形成一套适用于境外配置场景的风险建模系统,在合作机构中获得高度评价。
对内,她注重团队协同。她将风控中心细分为市场风险组、信用风险组、操作风险与模型组,并强化组间配合,使得风险识别与模型构建更贴合一线实情。2023年,她所带领团队在公司内部的一项结构化融资项目中识别出潜在穿透风险,及时调整方案,挽回潜在损失逾1500万元人民币。
对外,她也积极参与行业事务。她曾担任“全国金融风险管理沙盘竞赛”主评审,并作为专家参与“多因子金融风险智能评估系统”评审会议。她相信,标准与方法的共建,才能真正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她:“你如何定义你在这个行业中的角色?”她微笑着回答:“也许我不是冲在前线的交易者,但我负责让整个队伍有序、干净、安全地前行。金融的世界需要冒险者,也需要风险守门人。我是后者。”
在资本充满诱惑与躁动的时代,像李森这样冷静、专业又兼具创新思维的风控专家,正成为金融行业真正的基石。(记者:林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