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书(小红书)上一条“分析不同宠物保险产品利弊”的内容获得了超2000的点赞和收藏,铲屎官们留下的评论也接近500条,评论大多关于如何给自家毛孩子选购保险以及赔付问题。可以看到,面对毛孩子的生病治疗问题,这群人对宠物保险有着旺盛的需求。比如,有宠主表示,“不接受出险后续保,怎么办”?“宠物过了十岁就不能买了吗”?
不过,一些铲屎官们对当前市面上的保险产品似乎不太满意。比如,一位铲屎官称,自家猫得了‘传腹’治病花了上万块,最后只赔付了400,“略显讽刺,感觉买保险的意义不大”。
国内最早宠物保险产品于2004年出现,但市场并未取得较大突破。一方面是铲屎官留言反映出来的供需端不匹配的问题;另一方面,宠物医疗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宠物保险行业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宠物保险产品的创新从未停止,并且随着大型宠物连锁医院的蓬勃发展,宠物医院网络和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这或将给宠物保险行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什么在制约宠物保险发展
如前所述,制约宠物保险市场发展的原因大致有两个:其一,供需端不匹配;其二,宠物保险企业与宠物医院合作模式及深度有待提升。
先来说第一个原因,供需端不匹配。供需不匹配背后,其实是‘逆向选择’在发挥作用。‘逆向选择’的典型现象就是‘带病投保’,因为投保人总是比保险人更清楚自己的风险状况,于是,投保人往往会利用这种信息优势通过隐藏风险信息的方式伪装成低于自身真实风险的投保人,以低于公平保费的价格取得保险,其结果就是,保险产品理赔率过高,保险人不敢承保。在这种状况下,投保人与保险公司更像是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零和博弈——宠主购买保险发现自己毛孩子不咋生病第二年弃保,或者保险机构发现宠主理赔过多,第二年拒保。
某大型连锁宠物医疗集团保险业务总监陈先生向记者介绍称,为降低逆向选择风险,通常保险企业会收缩产品,同时加强风控。比如,要求投保前对宠物进行体检,设置免赔金额,规定等待期等。“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宠物保险产品越来越复杂,限制也越来越多的原因,这很容易招致宠主的抱怨”。
再来说二个因素,宠物保险企业与宠物医院合作模式及深度有待提升。过去,宠物医疗行业相对分散,主要以私人诊所或小型宠物连锁医院为主,因为宠物医疗行业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诊疗体系,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私人诊所或小型宠物连锁医院可能存在过度医疗,甚至出现骗保的问题。此外,在销售环节,宠物保险企业通常要逐家或小范围沟通,无疑会提高宠物保险的签单成本。
宠物保险如何打开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宠物保险第一梯队的玩家有众安保险、大地保险和国泰保险,产品主要在支付宝销售;第二梯队的中国人保和平安保险更多采取相对保守的防御策略,确保自己坐在牌桌上。
某保险企业产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称,宠物保险产品非常重视销售和风控。销售确保产品有足够的规模,规模越大实际业务情况才更贴近产品预测模型;其次是风控,“在这个环节,我们倾向于与大型宠物连锁医院合作。”
“一方面,大的连锁宠物医院集团覆盖的范围更广,合作后能一键导入旗下医院,大大扩展了产品覆盖的用户范围,宠物就诊也更方便;其二,为解决一些宠主投保后‘未出险’带来的价值感缺乏的问题,保险产品通常会赠送体检、洗美、免疫/驱虫、绝育等服务。在与私人诊所或小型连锁医院合作时,通常需要专门开发团单产品,且不具备价格优势。而在与大型连锁宠物医院合作时,我们可以采用它们的成熟产品,快速生成定制化团单,价格上也具备集采优势,核销环节也更顺畅;其三,由于缺乏监管和自律,小型诊所往往也容易发生过度诊疗,甚至保险欺诈;其四,在理赔环节,通常投保人需要将相关单据逐张拍照、上传,而与大型连锁宠物医院合作时,基本可以实现相关单据一键勾选,使得报销环节更加高效便捷。”该宠物保险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目前,国内宠物保险产品主要以‘宠物医疗险’为主,市面上也存在‘宠物责任险’,但宠主购买意愿不强,市场需求也不大。总体来讲,宠物保险产品相对单一,且趋于同质化。无论是基于需求端还是企业长期发展,宠物医疗保险都对产品和模式创新有强烈的需求。创新离不开对临床医疗数据的洞察。
比如,近日,由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牵头起草的《2022年中国宠物医疗消费报告》(下称“医疗消费报告”)显示,猫狗系统疾病有显著差异,并且不同年龄阶段宠物,面对同一疾病,发病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医疗消费报告显示,犬top3系统疾病分别为:皮肤病(含耳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按病例量从高到底),三类病例量合计占比约62%。与2021年相比,病例量占比有小幅波动,但排名不变;猫top3系统疾病与狗相同,但排名存在差异,三类病例量合计占比67%。与2021年相比,除皮肤病病例量占比小幅下降外,其他两类占比均有提升,传染病病例量占比从第三跃升至第一,占总病例量的23.2%;皮肤病由第一下滑至第三,占比由24.9%下滑至21.1%。
医疗消费报告还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宠物就诊原因明显不同。以犬为例,幼年犬常见的就诊原因有呼吸道感染、冠状病毒感染、细小病毒感染和胃肠炎等,但成年犬就诊原因多为细菌性皮肤病、胃肠炎和外伤/创伤等。对猫来说,幼年猫常见就诊原因有猫上呼吸感染综合征、胃肠炎以及真菌性皮肤病,而成年猫常见就诊原因则多为猫下泌尿道综合征、胃肠炎等。
对宠物保险企业来说,基于这些洞察,可以更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创新。更进一步地,针对具有旺盛需求的患病宠物,是否也可以设计满足它们需求的产品,缓解宠主的经济压力,给宠物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陈先生表示,目前他们正在与宠物保险企业探讨设计该类产品的可行性。
与医院良性互动的优秀案例
宠物保险企业与宠物医院良性互动催生了一些大的宠物保险企业,如日本市占率第一的宠物保险公司Anicom。在Anicom看来,宠物的所有疾病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Anicom可以通过增加针对各种疾病的检查、普及科学喂养知识等方式,促进家庭科学养宠,从而减少保险支出。这也是为什么Anicom积极向上下游拓展业务的原因。
Anicom全资持有Anicom先端医学研究所(下称‘研究所’),也是Anicom投入最大的子公司。研究所经营多种类型的动物医院,开展动物临床事业。此外,研究所还从事动物基础临床研究、医疗技术和设备开发、参与医疗标准的制定和拟定兽医指南等。按照Anicom设想,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第二阶段的愿景——通过动物基础临床研究和宠物保险业务的协同,使Anicom转型为一家预防保险公司。据悉,Anicom成立于2000年,旗下经营50多家宠物医院。Shared Research数据显示,其在日本宠物保险的市占率达51%。
日本宠物保险的渗透率约为7%,美国仅为1%-2%,中国不足1%,考虑到瑞典40%和英国30%的渗透率,未来中国宠物保险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渗透率只有1%-2%的美国,也催生了以Trupanion为首的优秀的宠物保险企业,这里多说一句,Trupanion成立四年就实现了盈利,并且是美国首家上市的宠物保险企业。相信随着中国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成熟的宠物保险产品,中国的宠物保险市场也将会迎来长远发展。
结语
保险说到底是一种风险共担机制,这个市场想要长期增长的核心,就是不断去验证这套风险共担机制的有效性。以宠物保险为例,当投保的宠物生病就诊,保险产品是否能顺利高效完成理赔,让宠主满意,而非通过看似合理的方式,将理赔拒之门外。与此同时,保险机构也需要通过对风险的二次分配、定价以及良好的风控,实现自身商业价值。只有实现了供需两端的匹配,市场才能长期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