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香港书展于7月19日至25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书展期间于场内外举办超过600项文化活动。其中,3201湾区元宇宙国际版首次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颜康平合作,将其创作的通草画《香江紫荆》《利通四海》以NFT的形式于7月19日(2023香港书展首日)在香港正式对外发行。平台将区块链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每位用户能够通过NFT,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艺术和文化之美。
什么是通草画
通草画亦称“蓪画”,是十九世纪由广州十三行民间画匠为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的“神秘想象”而绘制的一种外销画。
绘制通草画所用的通草纸(Pith paper /Rice paper)由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 (Hook.) K. Koch)的茎髓剖削而成,通过融合中国工笔画和西方的明暗透视法,彩绘出岭南地区的各色人物、花鸟虫鱼、社会百态以及中西方贸易往来的盛况,呈现出充满梦幻的东方情调。
通草画的绘制目前已成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该技法能充分发挥通草纸的材质特性,使其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宛如刺绣一般的纹理质感,更具有一种超越平面的浅浮雕效果。加上通草画是在摄影技术普及之前,西方人了解中国生活的重要视觉信息来源,因而深受欢迎。
大湾区的历史记忆
通草画非遗传承人颜康平
颜康平老师既是通草画非遗传承人,也是一位美术史学者。他的通草画绘制技艺娴熟精湛,其作品具有造型准确、色彩鲜明、能呈现出如文献记载的通草画“宛若堆绣”的独特质感效果。颜康平向记者介绍:“根据记载,在十九世纪中叶大约有30多家画室绘制出售通草画,一年销往英国的通草画可达十万张之多。当中的一些画室,为了扩大销售渠道,曾在香港、澳门开设分店——如林呱(Lamqua)、新呱(Sunqua)、煜呱(Yoeeque)等知名画室,都曾在香港中环的皇后大道设有门店。与此同时,一些反映开端口后香港风貌的作品——如《远眺香港岛》(View Of Hong Kong)也成为新的热销题材。由此可见,通草画这项非遗是属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历史记忆。”
湾区风物作品
颜康平通草画《香江紫荆》
本作作品中的洋紫荆,学名红花羊蹄甲,1880年首次发现于香港,因此又曾被称为香港兰花(Hong Kong Orchid Tree)。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洋紫荆被选为特区区花,并成为区徽、区旗的主视觉元素。
通草画因其如刺绣般的质感而别具特色,尤其适合表现花瓣较为厚实的花卉。但洋紫荆的花瓣较薄,如何于作品中既保持洋紫荆造型的真实性同时呈现通草画的特色,这相当考验艺术家的功力。
颜康平通草画《利通四海》
本作品表现的是一艘广船“乌艚”。此船又称“红头船”,俗称“大眼鸡”,是十八、十九世纪,从广东至南洋航运的主力。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写到:“其飘洋者曰乌艚,合铁力大木为之,形如槽然,故曰艚,首尾又状海鳅,乌者有两白眼,海鳅远见,以为同类不吞噬。”
珠三角地区的各种船舶是通草画的常见题材,这类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西方人欢迎,在今日更能勾起珠江两岸人民的共同记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