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史绵延千年,诞生过许多历经时间考验的酒品种。酱酒便是其中的典型。
公元前135年,大将唐蒙受汉武帝委任出使南越,南越王以枸酱酒款待他。品尝此酒后,唐蒙当即将其作为献给汉武帝的珍品带回朝中。汉武帝品尝后同样爱不释手,赞叹“甘美之”,并将其定为朝廷贡酒,这正是酱香酒最早的雏形。
枸酱酒发轫于战国时期的夜郎古国,彼时古人取枸树果实为酱,制作出果香浓郁的“枸酱酒”。古时的夜郎古国,包含现今川渝云贵三省一市,贵州仁怀茅台镇正是枸酱酒的一大产地。作为中国“酒都”,仁怀茅台镇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历来是美酒佳酿盛产地。
作为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度之一,中国许多地方都能酿造白酒,但为何赤水河畔的名酒却能在泱泱酒国脱颖而出?背后的关键在于,酿酒工艺的发展与成熟,成義焼坊等传承者的坚守与创新。
因酒而兴 茅台镇酱酒工艺日臻成熟
俗话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在贵州,酒是各民族生活、社交不可或缺的饮食文化,也是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
唐宋时期,贵州的少数民族便有饮酒习惯,当时人们谈婚论嫁时,甚至要将酒和牛作为聘礼,可见酒在贵州人心中的地位。这种风俗下,贵州回沙酿酒工艺也在不断走向成熟。
到了元明时期,蒸馏技术得到空前发展,使得酱酒酿造工艺进一步迈向成熟,酒体风格也逐渐与其他白酒区隔开来。
清雍正时期,由于政府下令,运川盐入黔,茅台镇一时成为盐的聚集地。有一首诗歌这样描述当时的风貌,“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
不过,因为盐商喝不过茅台镇的白酒,于是他们花钱从家乡请来了酿酒师,结合茅台镇的酿酒工艺,采用美酒河之水与特产红缨子高粱酿酒,先将酿造的回沙酒放在老坛罐中放几年,再取出来以酒勾酒,制作回沙酱香酒。至此,清代酱酒的口味已接近现代酱酒。
而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逐渐出现了20多家酿制回沙酱香酒的酒坊。随后,成義焼坊、荣和烧坊、恒昌烧坊等成为远近闻名的三大烧坊。
1915年,成義焼坊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以精美绝伦的品质,一举摘得金奖,更是从此名扬海内外。
20余年跌宕起伏 酱酒行业日益进化
时间来到21世纪,酱酒行业历经了四轮跌宕起伏的演变进化,有的品牌已经湮灭在时间长河中,而成義焼坊等品牌仍在传承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向上之路。
在2008年之前,酱酒在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度并不高,其市场份额相比浓香型白酒而言,可谓不值一提。此时,行业内大多数酒企把重心放在了精耕酿酒生产,以及确定品牌定位上。
随后四年,白酒行业迎来黄金十年的下半场。在知名企业的带动下,以及成義焼坊等酱酒企业押注市场化运作,同步助推酱酒行业的飞升。到2012年,酱酒产能已达到40万千升,销售收入540亿元,利润总额180亿元,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不过,酱酒行业在2013—2015年迎来了调整期。在这个阶段,成義焼坊等酱酒企业坚持遵循古法酿造,着力塑造企业的产能实力、产品品质,但不少中小酱酒企业却纷纷停工停产,一度出现茅台镇中小酒企开工率不足40%的情况。
好在,2016年后又迎来了第二波“酱酒热”。成義焼坊等酱酒企业纷纷发力市场营销传播酱酒文化及培育酱酒消费氛围,将酱酒推向了新的高度。2022年,酱酒产能已达到70万千升,约占白酒总产能的10.43%,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2100亿元、870亿元也均创历史新高。
在这轮“酱酒热”中,成義焼坊沿袭古法酿造,打造扎实的品质,塑造出良好的口碑;同时,在市场营销上不断创新,传播酱酒文化,培育酱酒消费氛围,逐渐得到行业从业者与消费者的双向认可。
2021年,在第106届巴拿马太平洋国际万国博览会上,成義焼坊再次斩获金奖,成为业内唯二两次获得该奖项的酱酒品牌。跨越百年,两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充分彰显了成義焼坊的实力之强。
中国酒与酒文化发展数千年,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作为一家诞生160余年的老字号酱酒品牌,成義焼坊反复打磨匠心酱酒,最终也将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酱香体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