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中国式互助关爱抗癌论坛”在广东省清远市举行。来自医疗、公益等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与近千名癌症患者、癌症康复者、慢病患者、志愿者齐聚一堂,以“服务患者、造福社会”为宗旨,分享最新诊疗、康复心得,共同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癌症康复体系建设之路。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居全球首位。癌症的病因以及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导致癌症的诊疗、康复面临多种挑战。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教授认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需充分调动并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建立与诊疗并重的预防、康复及社会互助体系。
“时代楷模”“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徐克成和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院院长陆莉娜强调,癌症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慢性病,癌症康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癌症患者的康复工作中,通过互助、关爱的形式,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师建国认为癌症患者要注意三防,即“防复发、防转移、防再发”,需要振奋精神,适度锻炼,配合医院规范治疗,通过均衡饮食、改善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康复。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药物药理研究室主任、北京健康长城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邢东明就公益化、社会化的中国式抗癌模式提出了独特的思考与建议。
与会专家从与癌共存理念、生命文化、肿瘤康复学科发展、患者康复组织建设、健康产业运营、社会人文关怀等不同角度强调癌症康复需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专家们认为,公益化、社会化的互助关爱抗癌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方向,也是符合现代医学诊疗、康复原则的科学之路。中国式互助关爱的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应以患者及家庭的精神需求、病症需求、新技术需求以及社会价值需求为导向开展四个体系的理论以及实践探索。
论坛上还举办了 “逢生”全国癌症康复者广州站讲述活动,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郭连有、肖凤金、卢宏杰、杨凤梅、李晓雯5名抗癌勇士分享了坚强乐观、回报社会的抗癌故事。
论坛最后宣读了《中国式互助关爱抗癌》倡议,呼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关爱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建设可持续多元化的保障机制,传播弘扬中国抗癌精神,推动癌症康复事业专业化、公益化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分会、青岛大学青岛肿瘤研究院指导,北京健康长城公益基金会、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院发起,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主办,广东医康养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郭连有 李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