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相聚浙里 扬帆钱潮 跨境共赢”——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金融协作会议在杭州成功召开,活动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浙江省商务厅、中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共同主办。
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研究院负责人赵小洋受邀出席圆桌对话环节,与复星医药、中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圣诺医药、幂方健康基金和茵创国际并购的嘉宾代表围绕跨境合作案例、难点、金融协作、平台赋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助力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创新发展。
以下为部分圆桌实录:
主持人:请赵小洋博士谈谈在生命健康产业投资方面,高特佳一般是从哪些纬度去挑选优质的海外标的进行跨境合作的?
赵小洋:感谢主持人。高特佳作为专业的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机构,我们从投前深度的行业研究到投后完善的赋能体系,都能够很好地支持我们跨境合作标的的选择过程。具体来说,我们有五个维度来进行海外标的的选择:
第一,是重大政策维度。医疗健康行业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受政策影响非常大,我们在研究端会结合当地国情和产业政策进行行业趋势上的研判,尤其是分析市场准入要求、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外汇管制等几个方面的政策,以保证我们大方向的准确性。
第二,是临床需求为度。我们说医疗创新一定针对的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企业管线的靶点选择和适应症布局是否具有差异性,是否坚守原始创新和全球创新,最终对患者的可及性都需要重点考量。
第三,是技术创新维度。我们会长期跟踪关注国际上的重大技术突破事件,比如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Nature年度十大科学发现等,挑选出具备潜力的赛道,建立我们的前沿技术库、储备项目库、技术专家库等。
第四,是市场格局维度。任何产业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目前的市场格局是寡头垄断还是百花齐放,是否已有授权交易或大额融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量的市场维度。
最后,是团队研发维度。以上四个维度主要还是从宏观层面来看的,最后我们会重点考查具体团队的能力,比如科研背景是否足够优秀、核心技术专利是否获得保护,技术壁垒是否足够高等。
以上实现的从宏观到微观一个完整的评价。当然,以上的五个维度不仅仅是从海外市场来评估,我们还需要结合国内市场情况,国内国外、过去未来整合在一起。同时,我们在这五个维度的基础上也进一步设置了20个细化指标,不同阶段的项目有不同的权重,这样能得出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评价结果。
主持人:在跨境合作,比如投资和并购方面是否有具体的案例可以分享呢?
赵小洋:海外和国内的跨境合作模式还是有不同的。以美国Biotech企业为例,主要通过并购实现全球化的拓展和布局,但国内的并购市场还不成熟,也没有像美国一样有很多大药厂能够接住Biotech资产。所以,近年来国内Biotech企业开始国外的合作研发和license-out思路,也证明了是能够走通的出海路径。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跨境投资和并购是我们始终关注的。以PROTAC赛道为例,我们一直在研究小分子药物未来可能的增长点,选中了蛋白降解剂这个细分赛道。我们也看了很多相关的企业,国内外的都有,对于该类企业,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靶点选择方面,目前全球的临床管线都扎堆在AR、ER、BTK等成熟靶点上,标的企业的靶点选择是否具有差异性,新靶点也存在更大的研发风险,需要企业的研发人员具备更强的科研能力和既往经验。二是适应症选择方面,目前全球的临床管线几乎全部针对肿瘤领域,标的企业在适应症选择上是否有其他布局,比如自免、神经科学、抗病毒等。三是E3连接酶方面,目前临床管线用到的E3连接酶只有CRBN和VHL两种,标的企业是否具备新的E3连接酶发现平台。四是分子设计和成药性方面,需要传统小分子药化团队的能力和AI辅助结构预测与优化能力,所以我们寻找的是同时具备蛋白降解领域的经验和药化能力的复合型团队。
在并购方面,我们也保持关注并持续跟进。从国际视角来看,今年6月1日,CDMO龙头企业Lonza宣布与Synaffix达成1.6亿欧元的收购协议,进一步增强ADC领域的服务能力。Synaffix在ADC领域建立了多项技术平台,包括糖定点偶联技术和双毒素分子偶联技术等。此次CDMO龙头Lonza积极加入并购大军,也反映出众多生物技术公司对于布局ADC的热情。虽然未来海外并购是一个大趋势,但目前来看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并且也不适合每个企业或者赛道。跨境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我认为目前国内企业还是应该练好内功,有十足的把握了再实施并购。
我认为,中国医药企业具有走出去的强烈意愿,不仅表现在销售端拥抱国际市场,也体现在达成越来越多的在研药物授权与合作协议。2022年国内达成出海的license-out就将近40起,证明国内药企的自主研发实力获得越来越多海外市场的认可。
比如我们生态圈企业康方生物,去年与Summit Therapeutics就PD-1/VEGF双抗依沃西达成合作许可协议,总金额达50亿美金,这也是创中国记录的单药国际权益授权。还有我们投资的复宏汉霖在2022年完成了4项license-out交易,也在交易金额上创下了国产生物类似药出海新纪录。在企业还没有能力自建多中心临床团队、承担与海外监管部门沟通的高额成本时,通过海外授权获得一定现金流,是当下更优的选择。
主持人:跨境合作和金融协作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刚刚提到的跨境项目研发、跨境投资,还是跨境并购,基本绕不开标的项目的估值、交易定价、跨境交易资金安排等问题。这些过程有哪些难点和注意点?
赵小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像我前面讲到的,在高特佳内部前中后台是高度联动和协同的,尤其是跨境项目的筛选、合作、投资并购,每一个环节都是系统性的工程,也都存在特有的难点和需要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合规性、法律政策,以及不同国家的市场调研和尽调标准几个问题:
首先,确保合规性和参与ESG在跨境投资中至关重要。投资机构应建立内部合规框架,确保投资活动符合相关海外法律和道德标准,这既包括合规政策、程序和流程、监督和纠正制度,也包括人体试验伦理、数据隐私等等。投资机构应积极关注这些问题,以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当地的伦理标准和社会责任要求。另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信息披露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也需要投资机构更透明、更规范、更及时地向利益相关方做业绩披露。
其次,要主动评估和应对跨境投资中的法规和政策风险。像刚刚提到的市场准入要求、技术标准、产品注册流程、知识产权保护、外汇管制等等,充分了解这些政策的潜在影响和风险,能够有助于评估项目的投资可行性和投资回报。
举个例子,中美两国都设有外国投资审查机制,用于审查涉及敏感行业或关键领域的外国投资,比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机构的审查程序和标准保持关注。还有比如种族差异导致临床结果数据的变动也是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比较倾向于寻找当地专业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或专家合作,以便及时获取关于目标企业所在国家政策的详细解释,这些机构也提供一些投资建议,多角度对投资可行性进行评估。
最后,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获取和评估不同国家的市场数据?除了我们在医疗健康领域长期的积累外,境外投资更重要的还是借助“外脑”,比如境外的市场研究报告和行业分析、政府和行业的数据,也可以咨询专家和业内人士,甚至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找到答案。我想,现在做投资不仅仅考验投资人的专业度,也考验着大家获取信息的资源和能力。
主持人:最后想请问赵博士,高特佳是如何赋能已投或拟投企业的?
是的,专业的投后赋能能力已经成为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生态圈,覆盖100多家医疗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协会、金融机构等等。我们根据生态圈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赋能服务,包括业务层面和资本运作层面。
比如,我们推动两家生态圈企业维亚生物和普瑞基准的合作。维亚生物提供从早期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到商业化药物交付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是国内领先的CRO企业,而普瑞基准为新药研发企业提供基于多组学数据挖掘的研发决策支持等服务。两家企业通过技术和客户的协同整合,推动了双方的业务拓展和业绩增长。
实际上,在我们的平台上企业之间可以自主的相互交流,既能够产生认知、战略和各种管理运营层面的智慧碰撞,也能够实现市场、资源、资金和技术等层面的互动。而我们依托自身的生态圈资源,也会在投资、孵化、产业引进等方面具备更多优势,快速实现投资目标和策略,帮助更多企业快速发展。
关于高特佳投资:2001年高特佳投资在深圳成立,率先在业内提出“主题行业投资”的投资模式,专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以战略性股权投资为主导,投资覆盖并购、PE、VC、天使等全阶段。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深度聚焦医疗健康赛道的专业投资团队,构建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生态平台,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疗健康投资机构。
资产管理规模超200亿元,医疗健康产业基金35支,先后投资160余家企业(其中医疗健康企业90余家),并推动了36家企业成功上市。高特佳投资业务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在深圳、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建立运营中心,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优秀医疗健康企业,为全球资本和医疗企业嫁接中国动力,协助创业者成就伟大企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