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中国进化论”:从扎根中国到反馈全球

2025-11-24 15:11:53     来源: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落下帷幕。本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金额达834.9亿美元,较上届增长4.4%,创下历史新高。来自13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0家,充分展现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磁吸力”。

本届进博会共发布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全球首发201项、亚洲首展65项、中国首秀195项。

在这些创新成果背后,一个显著趋势正在形成:跨国企业不再仅仅将中国视为销售市场或制造基地,而是加速推进以“中国原创”为核心的深度本土化。为此,一批外资企业调整了组织架构,以加大中国区域对其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外企进化:围绕创新的深度本土化

进博会会场内,多家外企提及了过去几年围绕在华发展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比如提升中国区域的决策权,加大对中国供应链的投入以及推进在华创新中心的建设。

以汽车行业为例,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全产业链优势,越来越多海外汽车企业推出了“深耕中国,服务中国”战略,并围绕中国产业链构建了全球化合作新模式,中国团队不仅获得产品主导权,更在核心技术路线上拥有话语权。医药领域也呈现这一趋势。随着中国创新药产业能力的逐渐凸显,全球大型药企也纷纷在华启用战略研发中心,并与多家本土药企达成了授权合作。

《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5》数据也显示,2024年高技术服务业新设外资企业超过1.4万家,占同期全国新设外资企业数的24.4%。这些数字印证了进博会上的观察:外企在华发展正经历从“在中国制造”向“在中国创造”的深刻转变。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市场环境的深刻变迁:一方面,多年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市场不断升级,近年来更在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崛起,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风电、光伏、数字技术等领域的产业链优势日益凸显,持续优化的创新政策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为外企提供了全球领先的创新土壤;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的繁荣发展,在华深耕多年的跨国公司自身能力也不断增强,从深度本土化中挖掘了创新的力量。施耐德电气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能源技术的全球领先者,施耐德电气于1987年进入中国。经过38年耕耘,目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公司最重要的供应链和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用户需求日新月异,跨国企业必须围绕创新需求全面建设本土能力,才能保持在华竞争力。”

施耐德电气样本:以“中国中心”实现极致的本土化发展

“研发创新”如同企业能力的水面冰山,水面下的支撑力量是“体积”惊人的系统性结构。施耐德电气之所以能够保持在华竞争力,建立了围绕创新的本土能力,正是基于其长期坚持的“中国中心”战略。

在全球,通过多年推进“多中心”战略,施耐德电气已建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区域中心,各区域团队可以自主决定产品策略和研发生产。以“中国中心”为例,“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理念已经系统性深入施耐德电气的研发、生产制造、生态协同和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创新的“本土敏捷系统”。

研发创新正是这一“本土敏捷系统”的关键引擎,施耐德电气通过极致贴近中国市场需求,驱动自身的研产销体系快速反应。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建成北京、上海、无锡、西安和深圳五大研发中心,拥有2200余名研发工程师和超过3000件专利。自2019年以来,其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线产品研发能力的国家。

其次,强大的生产系统和供应链体系,是“中国中心”战略落地的主要抓手,通过快速承接研发成果,加快推动新品上市,更通过高效的生产供给,更灵活更快速地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在变局中保持韧性。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华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正携手1600多家中国核心供应商,形成强韧、高效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体系,将实验室成果源源不断推向市场,快速“上新”。

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

生态伙伴是施耐德电气“中国中心”的重要力量。围绕研产销一体化格局,施耐德电气打造了强大的生态系统,施耐德不仅赋予这一生态以数字化、可持续的能力和目标,更通过“创赢计划”“产教融合”等多个关键项目,赋能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养产业人才,强化生态系统的整体竞争力。

“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是中国市场的“底气”,也同样是施耐德电气在华发展的基础。当前,该公司正通过AI技术赋能和充分授权,提升从产线工人到管理层的全员技术能力,让AI基因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细胞。

目前,施耐德仍在不断加大投入,全面强化“中国中心”,不仅持续夯实在华长效增长的基础,更加强其“在中国惠世界”的能力。

跨国企业新使命: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惠世界”

跨国企业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角色,也是早期中国市场全球化的引路人。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如今的全球化图景已今非昔比,跨国企业又该扮演何种角色?

凭借在中国市场构建的完整能力体系,施耐德电气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近年,施耐德电气不仅凭借“中国中心”战略实现了“在中国为中国”,更立足中国发展优势,先人一步走上以“中国智慧”反哺全球的道路,不仅向全球市场输出了大量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更帮助中国企业增强实力,加快出海,携手实现“在中国惠世界”。

在技术层面,中国丰富的创新资源、行业应用和产业基础,为施耐德电气这样的跨国企业提供了全球领先的创新“实验室”。2020年,施耐德电气推出了由中国团队深度参与研发的无六氟化硫环保开关柜,采用干燥空气替代六氟化硫,可以极大地减少电网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今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球市场,成为公司绿色技术从中国惠及世界的典范。2023年,施耐德电气全新一代EasyPact MVS空气断路器在进博会上首展,并于次年3月在其上海康桥工厂快速下线,实现了“展品”到“商品”的高效转化。该产品不仅服务中国市场,更出口至东亚、中东等地区,助力配电系统实现高效、智能。

施耐德电气第八次亮相进博会,以创新数智技术助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在运营层面,施耐德电气将其在中国验证成功的“全球化+本土化”能力体系,赋能给正在出海的中国企业。通过其覆盖全球的商业网络和本土化运营经验,施耐德电气支持中国电建等企业共建“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并协助供应商津荣天宇等海外建厂,融入全球产业链。尹正表示:“我们乐见更多中国企业加入全球市场。施耐德电气拥有丰富的跨国运营经验和全球网络,能够为中国企业的出海提供全面支持。”

人才的全球流动与成长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赋能体系。如今,不仅施耐德电气中国区的核心决策层均由本土人才担纲,更多中国人才在全球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责,实现了从“全球人才输入中国”到“中国人才走向全球”的历史性转变。

数字时代已来,开放生态成为共赢关键

从渤海之滨一家不足百人的小型合资工厂,到如今28000多名在华员工,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从进口技术和产品,到如今中国智慧反向输出全球,这家跨国企业用38年走出了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为在华外企持续“进化”这一课题提供了典型样本。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施耐德电气的实践表明,只有真正扎根中国、全面构建本土能力的企业,才能获得中国市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实现自身的持续进化,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共创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

“携手防艾 青春同行”2025世界艾滋病日健康讲堂暨我国首部青年防艾电影《青爱》点映礼在沪成功举办
网商银行携手阿里国际站,以专项金融服务助力中西部品牌出海
上海浦东新区227㎡两层独栋别墅限时拍卖!
首批双创人工智能ETF获批,摩根资产管理以全球视野加码中国AI赛道
甘交所集团公开招募投资机构与投资人 共绘甘肃产权要素市场新蓝图
“建行惠懂你”×Keep打造上海超跑节,近3000名跑者共享潮流路跑体验
医生的手,科技的触 一场关于“触感”的革新即将揭晓
锅圈的“暖实力”:如何把火锅旺季做成一场效率的胜利?
东航:一份特殊的旅游攻略点亮旅客上海之旅
无处不从容 | 正泰新能ASTRO N海光组件,专为海洋而生
艺熠珠宝LuxArti获得第15届佛双展“伟大的洛伦佐金奖” 彰显中国珠宝品牌全球影响力
民生有温度、实业有精度|三门峡中裕以精细化服务激活城市能源动力
千乘资本走进上市公司纳芯微
第四届CPA中文播客奖发布(附榜单):首推制作人奖,赋能人感品牌,共建好友生态
1微米,托起中国速度 ——昆仑润滑高铁齿轮箱油登陆CCTV-1的背后
天津嘉氏堂欣奕与疤痕专家杨东运正式签约,战略携手共启疤痕精细修复新篇章
国产设备铸壁垒,新能源材料潜力股!海伟电子(09609.HK)登陆港股引关注
迈点文旅节 | 雅里数科独揽“AI创新应用雇主”,连续七年蝉联“卓越雇主”
国任保险联合推出 “忆路守护” 填补阿尔茨海默症保障空白
信任与共赢——凯伦股份增持佳智彩股权
百余名中外选手共聚鹿城,2025三亚杯高尔夫友谊赛彰显“旅游+体育”活力
喜报!谷医堂在中药减肥领域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科学助力健康减重!
AI赋能影像新生!第五届未来视听创新大赛AI智能影像赛道复赛圆满收官
小微商家融资福利来了!网商银行联合杭州融担集团推出贷款利率补贴
告别Minitab依赖,三维天地国产质量工具助力中国智造“破壁”前行
从福掌柜包装焕新,看“中国守味人”的文化赋能与商业远见
周雨彤亮相PSALTER诗篇20周年快闪,演绎智趣暖冬!
泰康“幸福有约”突破30万单:大健康头部企业的系统性创新
品牌连锁产教融合智慧平台受热捧,逸马教育受邀出席“教育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易拓客(EasyTok)斩获高交会“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奖”,以科技创新赋能全球品牌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