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9 日,备受瞩目的《国纳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一期项目》在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项目投资建设方——内蒙古国纳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携手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家合作企业、金融机构及科研院所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启动仪式上, 内蒙古国纳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晨先生从包头市石拐区政府支持所赋予的“护航力 ”、合作单位具备的“凝聚力 ”、行业远景蕴含的“ 引领力 ”这三个维度,与诸位深入探讨, 以使我们更为清晰地洞察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
(内蒙古国纳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董事长王晨)
政府支持:从“战略引领 ”到“ 落地护航 ”,是项目扎根生长的根本保障
一个项目能从蓝图走向现实,离不开政策的“ 东风 ”,更离不开各级政府“量身定制 ”的服务保障。国纳项目从筹备之初,就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我们响应“双碳 ” 目标号召,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紧扣国家发展改革委“零碳园区建设 ”的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层面的政策红利,为项目注入了“定心丸 ”,更让项目在石拐区落地时,享受到了税收、用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指引,让 28.99 亿元总投资的“ 大盘子 ”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而地方政府的“精准服务 ”,则让项目推进按下了“加速键 ”。包头市石拐区更是把项目当作“ 自家事 ”,不仅将其纳入“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创新示范区 ”核心工程,还专门成立了“ 国纳项目工作专班 ”——从用地保障,到项目备案的材料梳理,专班全程“一对一 ”对接,加速办理相关手续。让我们企业深刻感受到“政企同心 ”的力量。 今天我们敢承诺打造“ 国内首个有色金属循环利用零碳产业园 ”,正是因为背后有各级政府从战略到落地的全链条护航。这份支持,不是抽象的“政策利好 ”,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助力 ”,是项目能稳步推进的根本保障。
合作单位:从“各司其职 ”到“并肩作战 ”,是项目突破攻坚的核心动力
如果说政府支持是项目的“定盘星 ”,那么优秀的合作团队与伙伴,就是项目的“动力源 ”。国纳项目的推进,从来不是“单打独斗 ”,而是一群“靠谱伙伴 ”的“协同作战 ”,我们的合作网络覆盖了技术、建设、资金、产业等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个伙伴都用专业能力,解决了项目的“关键难题 ”。
在核心团队与技术研发上,我们有“定海神针 ”般的支撑:首席研发专家罗坚博士,深耕湿法冶金及环保烟气治理领域多年,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废旧铅酸电池重金属大气零排放 ”技术,让重金属回收率从行业平均95%提升到99.2%,这是项目实现“零碳 ” 目标的核心底气;创始人吕修华女士依托闽京冀三地20 年的回收网络,为项目保障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与销售渠道;而我带领的管理团队,融合政企产学研资源,挑选高附加值产业群,从风险管控到战略落地,为项目筑牢了管理根基。 在科研与建设合作上,我们有“强强联合 ”,深度参与产学研融合,帮我们把“湿法冶金技术、碳足迹可视化平台 ”从实验室推向了产业化;天津国际工程监理公司作为全过程项目咨询管理行业标杆,凭借多个国家级循环经济项目的经验,帮我们把投资风险控制在 3%以内,缩短了用地规划复核时间,确保项目能如期开工。 在资本与产业协同方面,获得多家银行、供应链及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 在产品渠道上,北京五矿新鑫科技有限公司则帮我们打通了铬锆铜合金的全球供应链,让“年产值 140 亿元 ”的目标有了稳定销路。这些伙伴,不是简单的“合作方 ”,而是与我们一起攻克难关、共享成果的“战友 ”——正是这份“并肩作战 ”的凝聚力,让项目在 18 个月的建设周期里,稳步按期竣工。
行业远景:从“ 国内首创 ”到“全球标杆 ”,是项目践行绿色使命的必然方向
站在“双碳 ” 目标与循环经济发展的风口,国纳项目不仅是一个产业项目,更承载着推动有色金属行业转型的使命。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做“ 国内首个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零碳产业园 ”,更要做“全球领先的绿色循环标杆 ”。 从当前规划来看,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我们的项目将 100%使用绿清洁能源,让新能源生产与消纳形成“ 闭环 ”,年处理30 万吨废旧铅酸电池、年产 15 万吨再生铜及 5 万吨特种铜合金,既能攻克环境污染难题,推动火法冶炼向绿色湿法转型,又能实现年产值 142亿元,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填补区域电解铅交割基地的空白,搭建再生铜综合交易平台,让“资源循环 ”从概念变成可复制的模式。 从长远发展来看,项目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一期建成后,我们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铬锆铜合金产业基地;二期量产后,我们有望问鼎全球,带动下游形成完整的绿色再生铜产业集群,让“资源有限,循环无限 ”的口号真正落地。我们深知,在资源日益紧张、环境问题愈发突出的今天,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纳项目就是要做这条路上的“先行者 ”,用实际行动证明:绿色发展不是“成本负担 ”,而是“发展红利 ”;循环利用不是“备选方案 ”,而是“必然选择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国纳项目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信任,离不开伙伴的支持,更离不开大家的期待。接下来,我们将严格按照建设周期,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与投产,力争早日成为全国零碳产业园的示范标杆。 我们诚挚邀请各位继续关注项目进展,也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深化合作,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双碳 ” 目标贡献国纳力量!
启动仪式上,天津国际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维涛先生在国纳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一期项目启动会上致辞,表示将以“启动即冲刺 ”的决心,全力践行使命承诺。
他表示,公司将发挥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优势,协同各方高效推进项目;坚持质量安全为先,依托BIM等技术打造精品工程;筑牢安全防线,落实全员责任制,推行绿色建造;坚守廉洁底线,打造阳光工程。赵维涛强调,公司将倾注全部精力与智慧,在各相关方协同奋战下,确保项 目如期建成、顺利投产。
(天津国际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维涛)
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徐磊院长作为设计单位代表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徐磊院长表示,项目从蓝图到破土动工,设计团队始终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的理念,通过深入调研与反复论证,力求打造既满足当下需求又具备长远发展潜力的精品工程。他郑重承诺,设计院将继续发扬严谨、务实、创新、协作的精神,全力配合施工、监理等各方工作,建立高效沟通机制,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徐磊院长)
天津滨环院院长罗坚博士在项目启动仪式发言。罗坚院长从学术研究角度,着重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于驱动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核心价值。他指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创新理念贯穿于项目全流程,从源头上的生产工艺选择,到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处置,乃至最终的环境风险防范,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他表示,本院将致力于构建一套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为将本项目打造为技术领先、环境友好型标杆工程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天津滨环院院长 罗坚博士)
会议现场,领导及嘉宾共同推动寓意深远的马头琴造型启动杆,启动仪式在充满蒙古族特色的文化氛围中圆满礼成。与会嘉宾们深切感受到包头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活力。
本次启动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国纳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一期项目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不仅是包头市石拐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也为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和零碳产业园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