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中国电影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中国电影研究院在香港成立十二周年庆典11月6日隆重举行。作为立足香港、辐射全球的电影产业高端智库,研究院十年间坚守“学术引领、产业赋能、文化架桥”的核心使命,在理论研究、人才培育、产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领域硕果累累,成为推动华语电影专业化升级与国际化传播的重要引擎。
2015年,中国电影研究院在香港正式揭牌。依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文化交流枢纽的独特优势,以及香港国际电影节等成熟产业生态的辐射赋能,研究院自创办之初便确立了“立足华语、链接全球”的发展定位。下设电影理论与评论研究部、产业政策研究中心、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平台及《华语电影研究》学术期刊编辑部等核心机构,组建了由国内外知名导演、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组成的专家顾问团,构建起覆盖电影创作、制作、发行、传播全链条的综合研究体系。
十年余深耕,研究院在学术研究领域树立起权威标杆。聚焦华语电影发展核心议题,累计发布《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蓝皮书》《香港与华语电影融合发展报告》《亚洲艺术电影创作趋势研究》等权威成果50余部,其中多项研究数据与政策建议被行业主管部门采纳,为产业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旗下《华语电影研究》期刊深耕跨文化传播与产业创新议题,汇集全球学界研究成果与业界实战经验,成为连接学术与产业的重要桥梁。针对数字技术革新、IP商业化运营等行业痛点,研究院开展专项课题研究30余项,为传统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在人才培育与产业赋能方面,研究院走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路径。十年来,累计举办高级创作人才研修班、电影产业管理特训营70余期,培养涵盖导演、编剧、制片、发行等领域的行业骨干人才超4000名,不少学员已成长为华语电影创作中坚力量。同时,研究院充分联动香港国际影视展、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等本地产业平台,与内地20余个省市及香港本地影视机构、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15个理论研究基地与实践创新平台,成功促成影视项目合作、跨区域联合制作等产业落地案例260余项,有效打通“研究成果—产业应用”的转化通道。
作为链接中外电影文化的重要纽带,研究院持续放大香港的国际化优势,构建起多元开放的国际合作网络。与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30余所知名高校、电影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跨文化电影传播”“亚洲新生代导演扶持”等国际课题研究。连续八年承办“全球华语电影高峰论坛”,联动澳涞坞五大洲电影节设立“华语电影新力量”展映单元,吸引全球电影业界精英汇聚香港,促进中外电影资源对接与创意碰撞。此外,研究院发起的“亚洲青年电影人扶持计划”已资助近百部青年导演作品,其中多部通过香港亚洲电影大奖等平台走向国际,助力华语电影与亚洲电影深度融合。
中国电影研究院负责人在庆典致辞中表示,过去十年,研究院见证了华语电影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也亲历了香港作为电影交流枢纽的独特价值。未来,研究院将继续立足香港区位优势,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与电影产业的深度融合,深化与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等机构的联动,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拓展国际合作版图,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影产业智库,为推动华语电影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业界专家评价,中国电影研究院的十年发展,是华语电影产业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缩影。依托香港的国际化平台,研究院有效链接了内地的创作资源与全球的市场网络,未来有望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发挥更重要的桥梁作用,助力华语电影在世界舞台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