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赛迪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中国平台经济综合指数(西湖指数)研究报告(2024)》(下称“报告”),该指数是国内首个围绕平台经济的产业综合指数报告。
平台经济是塑造数字中国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报告为科学衡量各地区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精准识别优势与短板,更好地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提供了关键指引。
报告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主体、要素赋能、生态发展五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选择了全国25个平台经济重点城市进行综合评估,其结果呈现出“要素集聚、梯队分明、各擅所长、蓬勃相竞”的中国平台经济发展格局。
表1:中国平台经济综合指数指标体系

报告公布了全国重点城市综合指数的评估结果
基于指标体系,报告对全国平台经济重点城市进行综合评估,从评估结果来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综合评价排名位列前五。
第一梯队(90分以上):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构成平台经济发展的“超强阵营”,在多数指标上全面领先。
第二梯队(75-89分):广州、成都、合肥、长沙等城市,在垂直领域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和差异化优势。
第三梯队(70-75分):温州、泉州、佛山等城市,依托民营经济活力与特色产业,在社会效益、物流等领域表现突出。
表2 全国平台经济重点城市综合指数评估结果

报告从五个方面对综合评估指数进行了多维度解析
维度一:基础设施能力奠基平台经济纵深发展,梯次竞争格局加速分化
表3 基础设施能力维度城市综合评估(Top10)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在基础设施维度稳居前三,其国家算力枢纽布局、低时延网络和智能化港口物流构成了难以复制的“硬实力”。杭州总分第四,其数字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彰显了其电商直播等平台经济的超高渗透率。
维度二:产业发展潜力重构平台经济价值维度,梯级创新格局深度裂变
表4 产业发展潜力维度城市综合评估(Top10)

报告显示,深圳、北京在产业规模上具有绝对优势,杭州和福州在产业占比上表现卓越,平台经济对本地GDP的贡献度极高。合肥和长沙等城市产业增速领跑全国,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和新兴势力对传统格局的冲击力。
维度三:市场主体活力重塑平台经济价值网络,层级竞合态势深度演化
表5 市场主体活力维度城市综合评估(Top10)

报告显示,北京在平台企业数量和独角兽企业指数上双双夺魁,构建了庞大的市场主体集群。杭州则在市场活跃度上拔得头筹,每日直播电商交易破百亿,市场繁荣度全国领先。上海、深圳形成了“巨头引领+中小协同”的健康生态。
维度四:要素赋能效力驱动平台经济价值重构,多维协同短板亟待突破
表6 要素赋能效力维度城市综合评估(Top10)

报告显示,北京在人才、资本、技术、数据四项核心要素上均居高位,实现了要素完美协同,彰显其全国创新中心的绝对地位。深圳、杭州在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上表现突出,南京、武汉等科教重镇拥有人才高地优势。
维度五:生态发展动力重塑平台经济治理范式,多元价值平衡考验城市战略定力
表7 生态发展动力维度城市得分(TOP10)

报告显示,杭州在政策支持上夺得头筹,其制度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深圳则在监管环境上表现最佳,建立了分级分类监管模型,展现了包容审慎的治理智慧。温州、成都在社会效益方面异军突起,其平台经济在带动就业、普惠服务方面成效显著。
报告给出了我国平台经济发展的六大趋势预测

报告提出了我国平台经济发展六大建议

通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指标体系,报告对全国重点城市平台经济进行全面剖析,总结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挖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平台经济的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北京赛迪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一类科研事业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具有影响力的IT创新网络媒体和专业市场研究机构,具备覆盖工业和信息化全领域的丰富行业研究积累,下设中国市场情报中心、《数字经济》杂志、融媒体运营中心、研究规划中心、赛会中心、智算中心、业务创新中心、赛迪教育等专业机构和部门。秉承“影响力就是生命力”“专业创造价值”的理念,坚持“融媒 融智 融产 融商”发展战略,扎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构建了集科技期刊、产业信息资讯、网络新媒体、视频新媒体于一体的融媒体智能化传播平台;具有专业会议赛事策划和落地能力及全媒体矩阵的深度传播渠道,持续打造工信领域国际型和国家级高水平活动,基于赛迪研究院深厚的智力资源和数据积累,面向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专业权威的“市场地位认证”和行业研究咨询服务。
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为电子工业部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先后隶属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历经多次部委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和企业职能调整,2021年,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改制为国有法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100%持股,全称为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领导下,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加快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单位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的整体工作部署,依托工信部和赛迪研究院的优势资源,持续提升市场服务能力,面向全行业开展研究咨询、科研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认证与评价、市场能力认证与评价、人才培养、论坛展览、国际交流等业务,为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业开展高水平咨询服务工作,成为我国产业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