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全球锂电池材料领军企业贝特瑞(920185)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面对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实现营收利润大幅增长,海外业务加速起量,同时固态电池技术与储能业务持续突破,展现强劲发展韧性。
营利双增彰显韧性,抗周期驱动力拉动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实现营利双增。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45.47亿元,同比增长40.70%;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增长61.98%;扣非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48.24%。前三季度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盈利质量持续提高。
市场分析指出,贝特瑞三季度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具有鲜明的抗周期特征:海外业务加速起量、新能源与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需求激增、公司成本与创新双控效果明显,同时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为技术突破奠定长远基础。
业务布局深化,全球化与多元化协同推进
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贝特瑞加速推进"双线出海"战略,海外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目前,公司在印尼的年产16万吨负极材料一期(8万吨)项目已于2024年投产,二期(8万吨)已完成产线建设,目前在试生产和客户认证中,今年内将逐步释放产能;摩洛哥布局的正极材料5万吨/年和负极材料6万吨/年产能,正在稳步推进中,全球化产能布局逐步成型。
产品多元化布局成效初显。贝特瑞的多元化布局并非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通过技术协同、产业链整合和全球化产能配套,形成“材料研发 - 量产验证 - 场景应用” 的闭环。近日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接受采访时强调,贝特瑞将继续立足新能源材料发展方向精耕细作,加快推进向新型锂电池、钠电池、新型储能、太阳能等产业前沿材料、高端装备、新兴技术工艺等方向的创新发展。这一战略布局体现了公司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贝特瑞有望凭借技术壁垒与先发优势,持续巩固其“全球新能源材料整体解决方案领导者”地位。
研发加码攻坚 固态电池技术壁垒持续筑牢
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核心,固态电池材料业务在三季度取得重大进展。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点,是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贝特瑞不断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在固态电解质领域,贝特瑞采用聚合物、硫化物及氧化物三条技术路线并行开发。同时,公司开发了行业内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锂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多孔复合骨架结构,具备低体积膨胀、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已获客户技术认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粒度达到 500nm 以下,其离子导率及所制备电芯的循环性能达到客户应用需求。在半固态电池材料领域,氧化物电解质产品应用于隔膜涂覆、集流体涂覆,获得动力、3C 等领域新客户技术认可和批量供应,获得百吨级订单,匹配电芯装机量超过 1GWh,实现固态电池产业化又一里程碑;聚合物电解质与两家客户达成战略合作。
行业前景:万亿赛道下的龙头红利
贝特瑞的长期增长与锂电负极材料行业的广阔前景高度绑定。从需求端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将驱动负极材料增速提高。据IHS数据库预测,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以21%的增速高速扩张,预计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万吨。在技术迭代层面,硅基负极的商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据东吴证券发布的研报《硅碳负极专题:CVD 技术利刃破局,2025 年放量起航》预测 2025年CVD硅碳负极需求达 0.15万吨,2030年随着CVD 硅碳负极渗透率提升及成本端下降打开市场空间,渗透率提升至 30%+,对应总需求可达 8 万吨左右。贝特瑞作为硅基负极的领军企业,将充分享受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
业内分析指出,在锂电池行业调整期,贝特瑞凭借“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策略实现销量与业绩双增长,尤其海外业务起量与储能市场爆发为长期发展打开空间,而固态电池技术的持续突破更奠定了其在下一代电池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成长确定性显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