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荣光闪耀·情暖朝阳”——2025年朝阳区“敬老月”主题活动在南磨房乡东进国际中心隆重举办。本次“敬老月”主题活动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核心,活动形式多样、高科技元素满满。“敬老月”期间,朝阳区按照区级、基层街乡、养老行业三个领域,分层次、分领域开展18项敬老爱老特色主题活动。此次举办的活动是18项敬老爱老特色主题活动之一,现场为朝阳区“孝顺之星”及优秀护理员代表颁发了证书,为6支“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进行了授旗。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北京市首个“老龄友好智慧体验中心”正式启动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同时作为朝阳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汇聚了二十多家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融汇了100+种居家养老小妙招,集科普馆、体验馆、工作站于一体,构建起空间、资源、健康、人文、服务五位一体的友好支撑,通过开展直播互动、线下沙龙、新品发布等形式将沉浸式集中展示体验、科技创新发布与产业对接、居家适老化改造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精神滋养、安全守护、医疗照护、居家服务”的全场景智慧养老体系。
开展三大类18项特色敬老爱老服务活动
“敬老月”期间,朝阳区全区联动,串联起三大类十八项特色敬老爱老服务活动,从区级层面的政策宣讲、健康义诊、困难慰问,到基层街乡的手工体验、公益市集,再到行业层面的养老机构开放服务体验、驿站免费服务礼包,形成了覆盖全域、贯穿全月、惠及全民的为老服务网络。
主题活动现场,科技的温度在文艺表演环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歌舞表演《当年月光》为活动现场带来了别样惊喜。宇树机器人伴随着悠扬旋律灵活起舞,与老年舞者的优雅身姿默契配合,成为全场最具创新性的节目。

养老消费季展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现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展示内容,方便老年人了解和体验。

未来,朝阳区将以“敬老月”为契机,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把一时的关怀延伸为长久的保障,让“敬老月”的精神内核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持续织密为老服务网络,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银发岁月中收获尊严与幸福,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发展壮大银发经济,写下“朝阳答卷”。
北京市首个“老龄友好智慧体验中心”正式启动
并投入使用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北京市首个“老龄友好智慧体验中心”正式启动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同时作为朝阳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集科普馆、体验馆、工作站于一体,将沉浸式集中展示体验、科技创新发布与产业对接、居家适老化改造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提供居家养老综合解决方案。

据了解,本次“敬老月”主题活动是一场“科技+养老”的盛会,充分展现了当下老年人从“被服务”到“重参与”的转变,政府也从“强管理”到“重服务”实现了完美过渡。鼓励涉老企业、科技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等积极参与养老消费季主题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打造优质品牌。从物质保障到精神滋养,全方位践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理念,让朝阳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有品质、有温度。

在精神赋能层面:多个数字平台为老年人打开了终身学习的新窗口。活动中,多家文化科技公司通过智能APP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滋养和兴趣学习的交流平台。北京量子之歌科技有限公司的“千尺学堂”平台,以“知识深度+兴趣宽度”为核心,打造专业的中老年兴趣学习场景,涵盖数百个兴趣领域,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在安全守护领域,智能设备构建起“隐形防护网”。活动现场,养老消费季的科技展区,多家养老服务科技企业集中展示了为老年人安全提供预警、监测、报警等服务的科技产品。智能机器人厂家带来情感交互类机器人和护理机器人等多款最新研发成果,让老年人近距离感受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天与养老的生命体征探测、睡眠监测、毫米波雷达等智能设备,无需穿戴便能够精准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监测、报警和数据分析等实用功能。北京讯众通信的老人AI报警器在将台乡试点落地,精准覆盖80岁以上老人的安全需求。

同时,中关村朝阳园将联合区民政局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需求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其“国际研发创新高地”的产业集聚优势,针对在智能安全监护、智慧健康管理、情感陪护与社交支持等养老服务的核心领域,研发与推广科技适老产品,与顶尖科技企业共同打造标杆场景,成为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和“试验田”。
为6支“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授旗,新时代“银龄行动”形成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为6支“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进行了授旗,还通过“银龄行动”志愿者风采展示和演唱《银河星光》歌曲,赞颂“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据了解,近年来,朝阳区深入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引导老年人投身基层治理、文化传承、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打造一批叫得响、拿得出的特色品牌,让老有所为在朝阳区形成生动实践。
区民政局牵头的“光明山阅读”银龄导师团——退休老教授们化身公益导师,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代际共读,既为社区老人送去心灵慰藉,也向青少年与边远地区孩子传递知识力量。潘家园街道“老法官志愿服务队”的离退休老干部们坚守二十余年,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与“守护神”。崔各庄地区京旺家园第二社区的刺绣姐妹团,以“百家巧手健康锤助老服务”为纽带,为高龄老人送去关爱与健康,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来广营地区“藜邻益家”志愿服务队的老党员们身兼数职,既是青少年家风辅导员,也是中青年护航员,更是老年人健康安全员,以“1+1+1陪伴就医”等服务传递社区温情。团结湖街道银丝港湾助老志愿服务队坚持“党建引领+助老服务”理念,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小老人”助“老老人”,凝聚楼门志愿者互助力量,用心用情做好助老服务工作。香河园街道叶如陵志愿服务队由退休医学专家叶如陵发起,以爱心小屋为阵地,集结了二十余位医护、社工等志愿者,十余年来深耕社区,用专业服务守护居民健康。
今后,朝阳区将持续推进新时代“银龄行动”拓面升级、提质增效,老年志愿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活动项目开展广泛,品牌形象更加闪亮。
“三级三边”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朝阳区围绕老年人“急难愁盼”,深入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变“幸福圈”,构建起覆盖区、街乡、社区‘三级’和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三级三边”养老服务体系,据了解,目前朝阳区共建成运营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9家,养老机构8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66家,老年餐桌(助餐点)271个,各类养老床位2.4万张,服务设施、养老床位、入住人数均居全市首位。
同时,建成全市首个养老大数据平台,赋能养老服务管理,整合区民政、卫健、社保及社区服务等多源数据,建立全区统一的老年人口数据库与养老服务供给图谱,为全市数据平台化管理优化提供示范引领。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区域老年人口结构、服务供给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养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调度中心,通过微信小程序和96083热线电话为老年人或家属提供咨询和服务,实现“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的快速响应。

为方便老人就餐,大力开展“一码通办”,老年人仅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在线支付,自动完成身份识别、助餐时间、地点等信息,实现养老助餐点从点餐、支付、库存管理到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