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4日,第三届“茅台杯”中国(酱香型)白酒酒体设计大赛在贵州仁怀茅台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1个省区酿酒企业的84名顶尖酒体设计师同台竞技,展开一场关于风味与技艺的高水准较量。
本届大赛被誉为白酒产业的“风向标”,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酒业协会联合主办,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不仅展现了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魅力,亦体现茅台以酒体设计为核心抓手、以人才选拔为战略支点,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酒体设计:白酒灵魂的创造性工程
随着消费升级,白酒市场已从“偏爱酱香”进入“懂酱香、选好酱香”的阶段。酒体设计作为品质提升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产品能否契合市场需求、引领消费潮流。
“酒体是酒的灵魂与生命所在。”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酒体不仅是风味物质的组合,更是文化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体系中工艺复杂、周期漫长、风味深邃的杰出代表。而酒体设计则是酱香型白酒灵魂的塑造工程,是科学、艺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宋书玉强调,酒体设计师既需掌握微生物学、风味化学、感官科学,把握酸酯平衡之美、组分协同之道,更须具备市场的洞察、文化的传承、审美的感知与情感的共鸣。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开幕式致辞中认为,酒体设计师是连接基酒多样性与产品典型性、独特性的桥梁,是点石成金的“转化者”。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新生代消费者多元化诉求的崛起,酒体设计师在新时代大有可为。茅台正是以这样的前瞻性视野,不但多次承办酒体设计大赛,更持续探索和精进酒体设计技艺,将酒体设计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茅台优势:以匠心与科技铸就品质标杆
据了解,本届大赛为期两天,涵盖理论考试、酒体设计和感官品评等环节,要求选手使用不同厂家的基酒来设计,全面考验他们对基酒风味的识别能力、勾调技艺的精准性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力。经过赛事角逐,最终选出10名优胜者,其中,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勾贮中心(酒体设计中心)的酒体设计师陈强摘得桂冠,同样来自茅台的杨涛、李天宇、葛帮贵、伍孝维依次获得第四、第六、第七、第十名。
作为大赛承办方,茅台在酒体设计上的系统优势备受关注。王莉在致辞中围绕“基酒多样性与匠心、匠艺、匠韵的关系”,阐述茅台酒体设计的独特优势和领先地位。
王莉表示:“基酒是酒体设计的根本,其多样性为酒体设计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宝库。”她以茅台为例,指出基酒多样性源于“时”与“空”的深度交融,造就“万紫千红”的基酒风格谱系;以“酱香、醇甜、窖底”三种典型体为骨架,融汇出茅台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的典型风格;秉持“让传统的更传统,让创新的更现代”,推进酒体升级迭代,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品饮体验。
有分析指出,正是基于对基酒多样性的深刻理解、科学驾驭与深入挖掘,茅台能在本届大赛中拔得头筹,也是其在酒体设计领域引领行业的底气所在。
以赛促练:工匠精神与创新人才并举
酒体设计大赛不只是比拼技艺,更是“以赛促练、以赛促创”,为行业搭建技艺交流与人才成长的平台。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一级巡视员王双清在致辞中强调,酒体设计大赛是贯彻国家关于技能人才战略的重要实践。在这一背景下,酒体设计师作为白酒行业的“核心技能岗位”,其价值尤为凸显。
茅台深谙此理,始终视人才为“第一动力”,并在近年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超常规举措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从引进到培养的完整人才培育体系。就在2025年,茅台积极面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实施引才计划,涉及生物、食品、工商管理等多个学科。其中,酒体设计相关岗位吸纳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等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为技术创新注入活力。
此外,茅台通过“师带徒”模式、职业技能培训和举办各项赛事等举措,培养出一批优秀酒体设计师。连续三届酒体设计大赛中,茅台都有优异成绩,正是展现其在人才储备与技术传承上的深厚底蕴。
有评论指出,茅台持续打造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包括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大赛、“汉酱杯”全国大学生白酒品评技能大赛、“茅台杯”省级技能竞赛等,不仅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展示了茅台作为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并向整个白酒行业释放出积极信号:在新的发展阶段,惟有持续创新、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永续发展。
这也是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在大赛闭幕式致辞时的期许,茅台将继续秉持“以赛育才、以赛兴业”的初衷,偕同协会与业内同行,努力将该赛事打造为“全球酱香白酒技术交流平台”,结出更多创新成果,培育更多青年匠才,为中国白酒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白酒文化传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