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明确提出“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为科技创新领域的工具化投资注入政策强心剂。在此背景下,鹏华基金以高效的产品迭代速度,年内新成立8只科创ETF,构建起宽基、行业主题与固收领域全维度覆盖的“科创股债ETF大厂”。
全谱系产品布局:从细分赛道到全局覆盖
在宽基领域,科创板200ETF指数(588240)年后率先成立,深入挖掘科创板小微盘企业,捕捉新兴力量的成长机遇。同样在2月,科创综指ETF鹏华(589680)成功面世,全面覆盖科创大中小盘优质资产。随后,聚焦科创板大市值、高流动性核心资产的科创50ETF指数(588040)也相继成立,由此构建起“小盘潜力-全盘兼顾-大盘龙头”的市值梯度配置体系。
行业主题领域,鹏华基金继续紧扣国家战略方向,新成立了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与科创半导体ETF鹏华(589020),前者聚焦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深度分享“中国芯”产业链发展机遇;后者主攻“卡脖子”环节的国产替代,精准布局半导体上游材料与设备核心赛道。两者合计形成硬件层双支柱。科创AIETF鹏华(589090)则卡位软件层,跟踪包含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深度覆盖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龙头。这三只基金也构建起“硬件-软件-应用”的“金三角”矩阵。此外,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广泛覆盖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其他生物业等领域,助力投资者一键布局科创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先锋。
固收领域,鹏华基金推出了首批科创债ETF——科创债ETF鹏华(551030)该产品主要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严格筛选信用等级高、主体优质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成为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科技企业的标准化工具。截至2025年9月18日,其规模已达173亿元,沪市同类排名第一。
从“零件”到“矩阵”,产品布局的方法论
在当前ETF市场中,单纯依靠个别明星产品已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占据优势。鹏华基金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其布局思路已从过去对单个产品的关注,转变为构建一个完整的产品生态系统。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鹏华基金充分考虑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对于风险偏好较高、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鹏华基金的科创行业主题类ETF,如生物医药、芯片、人工智能等,聚焦于特定的高成长性行业,通过紧密跟踪相关指数,精准捕捉行业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科创债ETF则是理想的选择。科创债ETF鹏华(551030)追踪标的为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不仅在收益端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较为可观的回报,在抗风险方面也能凭借其布局高资质个券与分散化投资策略,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为投资者提供了兼具追求稳健性与成长性的资产配置选择。
在市场波动较大或者下行阶段,科创债的稳健特性或能发挥作用,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动性。鹏华固收团队表示,科创债ETF既能作为组合的信用底仓,也可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发挥收益机会增强作用,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久期管理进行适当配置。
整体来看,鹏华基金通过将各类ETF产品进行有机组合,构建出了一个既能通过宽基捕捉科创市场整体Beta收益,又能通过主题指数寻找行业Alpha机会,还能利用科创债进行股债配置的“产品生态系统”。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品布局,使得鹏华基金能够满足不同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投资解决方案。
专业团队护航,精细化运营保障体验
科创产品线不断丰富的背后,是鹏华指数与量化团队专业投研实力的体现。团队成员均毕业于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具备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及金融学等多元复合教育背景,均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每个领域有至少2位研究员专业覆盖和深入研究,日常小组交流和合作,每两周定期举行Seminar进行研究内容专题汇报与讨论。
深入系统的研究令鹏华基金指数团队往往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如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苏俊杰在基金二季报中提出,展望下半年,随着风险偏好回暖,A股下半年有望持续迎来增量资金入场,市场或延续结构性机会,不管是低估值高分红的价值型股票,还是市场空间大、渗透率低的成长类主题投资,都有可能成为资金关注的方向。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8日,鹏华旗下科创ETF产品矩阵已扩容至11只,总规模达285.53亿元。在科技创新加速迭代的背景下,鹏华基金这种“零件精密化、矩阵生态化”的布局思路,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科技红利的便捷工具,更重塑了资产管理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实现路径,这也或许正是鹏华“科创股债ETF大厂”战略的深层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