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机器人板块火热,一级市场融资频繁,二级市场资金也在寻找合适的标的。但问题来了:机器人产业链环节很多,真正能形成巨大市场价值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应用。只有走到应用,机器人才能带来持续的商业回报。
那么在市场里,哪些公司能够真正把机器人从实验室带到真实场景?这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还需要技术协同、政府背书和政策支持。能把这几张牌都握在手里的公司不多,而首程控股(0697.HK)正是其中之一。它既有资金(百亿机器人基金)、也投了核心技术企业,更重要的是,它具备运营场景和政策资源,能够把“机器人+”真正落到地上。
提到首程控股(0697.HK),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机器人投资公司”。确实,过去两年,首程投了宇树、银河通用、松延动力、星海图、加速进化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成绩斐然,拿下了数十枚奖牌。市场习惯性地认为,首程的价值就是投得准、等IPO、赚估值差。
但如果你还停留在这个认知上,那就低估了首程的格局。投资只是起点,应用才是终点。
首程真正想做的,是全产业链的布局——从资金支持,到真实场景落地,再到资产化循环,把机器人从“实验室”推到“城市运营”,最终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飞轮。
一、机器人+医疗:国产手术机器人进入临床
8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团队利用国产“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这类手术被认为是泌尿外科最复杂的操作之一,长期依赖进口设备。此次由国产机器人主导完成,标志着中国医疗机器人进入新阶段。
在这背后,首程的角色很关键。它不仅是产业基金的投资方,还通过“机器人租赁+平台”的模式,把术锐等国产设备引入真实医院场景,推动临床试点。这不是单纯的资本投资,而是把“技术—应用—场景”串起来,让国产机器人真正落地到病人床边。
二、机器人+城市服务:自动充电体验站落地成都
除了医院,首程也在推动机器人走向城市公共空间。8月,首程控股携手被投企业万勋科技,在成都 ICD 落地全国首个“机器人+自动充电”快闪体验站。
过去,新能源车主都在为找桩、排队、插枪拔枪头疼。现在,用户只需停好车,在微信小程序点一下,机器人就能自动完成充电,全程无感。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真正面向公众开放的商用运营站点,区别于传统“封闭测试”。
这意味着,自动充电正在从“实验室验证”跨向“规模化运营”。首程用自己在停车场、园区等存量资产的资源,把机器人应用嫁接进去,形成“资本+场景”的闭环。
三、机器人+消费:科技体验店打通C端、B端
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期间,首程在“冰丝带”场馆外开设了首个机器人科技体验店。200多款产品集中展出,从AI 陪伴、教育互动、智能康养,到外骨骼、AI 乐器,让公众真正能“看得见、摸得着、带回家”。
未来,正式的连锁体验店将在十一期间北京石景山融石广场开业,并逐步推广到全国。换句话说,首程正在把机器人产品推向C端消费者,打造“机器人 4S 店”式的窗口。体验带来认知,认知带来消费,这一步对行业渗透率至关重要。
四、机器人+金融:REITs 打开资产循环
首程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REITs。它是国内公募REITs市场最大的产业投资人之一。传统上,REITs对应的是停车场、园区、数据中心等稳定现金流资产。但如果把机器人应用场景(比如自动充电站、康养机器人中心、体验店网络)打包进 REITs,就能形成新的“机器人资产化”路径。
这是别人想不到的组合拳。首程的独特点就在于:投得准、落得下、还能证券化。这就是它能做全链条的核心原因。
五、市场仍在低估,运营利好正在憋着
很多投资者盯着宇树IPO、看半年报分红,但实际上,首程在运营层面的大动作才刚刚开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充电、机器人体验店、机器人+REITs,这些方向已经有了“样板间”。一旦正式规模化铺开,市场对首程的认知将彻底改写:它不是“投资公司”,而是“机器人全产业链公司”。
目前,股价还在1.9–2.0 区间震荡,机构早已给出买入评级,利润增速+估值修复的逻辑明确。再结合运营落地的利好预期,未来的空间,不止是现在的涨幅。
今年以来,首程控股股价涨幅 85.2%,250日涨幅 62.13%,60日涨幅 22.57%。这背后既有机器人投资的兑现,也有应用落地的驱动。投资只是序章,运营才是高潮。
机器人4S店、机器人×医疗、机器人×REITs……这些故事已经从“概念”变成了“应用雏形”。市场迟早会认识到,首程的价值,不只是“押中一批独角兽”,而是正在打造一个从资本到场景到资产循环的超级闭环。
对真正懂产业的投资人来说,首程的故事,才刚刚开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