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趋于理性,各行各业都在“降温”,市场始终在寻找的新的增长点,或许就在身边。
据奥维云网(AVC)线上渠道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双十一期间,空气净化器线上整体零售额6.9亿元,同比增长18.5%,零售量36.2万台,同比增长16.4%。其中,具备消毒功能的净化器占比已经达到32%,而消杀除菌已经成为被市场认可的新的增长点。
数据背后,体现了消费者对空气健康的需求升级,同时也对产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品质与创新的关键,就是强大、稳定、高效的供应链。
我们特邀请空净行业黑马企业——720健康科技CEO余华,深入解读这一产业变局及背后的供应链创新之路。
*
小编: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和“双十二”年底大促中,720健康科技的成绩单如何?能否分享一下?
余华:720健康科技专注于空气安全这个领域已经近10年了。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太密切了,720品牌的初心,就是内外兼顾,为人们实现”360度身心+360度环境”。这些年,环境在变化,用户的需求在更新,也促使行业快速在品质和功能上开拓创新。720就是行业里高速成长的一员,从2019-2022这三年,我们自主研发的空气净化装备出货量已经超过百万台,在这次双十一和双十二的年底促销中,我们也进步明显,可以感受到用户的热情。
小编:您刚才也提到了,数据代表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那么,如何协同供应链开拓创新来响应需求?
余华:环境中,人们所遇到的空气问题是多样化的。家庭房屋装修,需要清理甲醛等有害气体;家里有过敏人群,需要去除花粉等过敏原;流感频发,会出现不同的致病菌和病毒;在厨卫、宠物房,危害健康的油烟和生活异味困扰着很多人……
我们把这些问题统称为“空气安全问题”。从产品思维出发,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但是站在用户角度,则需要更省心而且高效的一站式产品。我们在2016年在空气净化行业率先提出来了“全效净化”和“智能自主开关机”,在材料和过滤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同时结合物联网、智能感应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的全智能净化。
在今天,智能净化器给用户的直观感受应该是它很懂我。但这背后其实不仅需要产品的创意和设计,也需要新材料、新型传感器、新的动力结构的应用和开发,创新如果脱离实际,一定会走很多弯路,这就需要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进行支撑保障。
图:720空气消毒机正在实验室测试
小编:创新需要品质去保障。消费者越理性,市场越规范,对于品质的要求就越严格甚至是严苛,720如何把控产品的品质?又如何协同供应链,对齐理念、完成执行?
余华:说到品质,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首先,720的产品团队对空气净化器这一领域有着深刻的洞悉,在创业过程中,我们打磨出一套完善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在成为华为智选的生态合作伙伴之后,从研发到生产交付都有来自华为智选团队的持续赋能,在出货量达到超百万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从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客服等大数据反馈中吸取经验教训来完善这套体系,构筑起720现在品质体系的核心:运用IPD研发体系抓品质源头,用数字化精益生产体系抓产品交付和品控的全段管理。这些体系在公司就是一号红头文件,指导产品品质不断地优化。
其次,制定和执行更高的品质标准。720以超越国标的品质标准来制定针对每款产品的企业标准,在供应链方面,720优选行业里第一梯队的供应链资源,包括整机代工厂、PCBA制造商、电机、滤芯等各部件,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都服务于国际顶级的品牌商。即便如此,在研发途中,他们也都曾被720的严苛品质标准折磨得脱了一层皮。但煎熬之后是蜕变,百万出货量是认可也是回报,是我对720产品的品质有如此强烈的信心所在。
图:720空气净化器发货现场
小编:百万的出货量背后,如何在细节方面让消费者满意?
余华: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关系到用户的最终体验。
从性能,到技术参数,再到智能控制创新,都是细节。
比如由720率先在行业提出的“自主开关机”功能,我们最初的想法是以智能科技为用户带来便捷的交互体验,让净化器了解你什么时候该开机,什么时候又该关机。但创意要实现,就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如何感应到空气里特定的颗粒物?如何与屏幕交互体现出来?如何让复杂的动作在用户看起来却极度简单?
再比如我们有个很特别的小功能,智能滤芯管理。别小看了它,经常有用户入手净化器之后回家忘了拆滤芯保护膜,使用了好久,忽然才发现。还有些用户换滤芯时忘了复位滤芯使用时间,导致寿命计算有误。我们的工程师为这些马虎用户贴心地设计了智能滤芯管理功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利用NFC技术,帮助客户自动识别保护膜有误拆除,智能记录滤芯寿命无需复位,给用户的使用疏漏完美部位,让创新真正贴近用户落在细节,智能更进一步。
小编:您如何理解720健康科技和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
余华:首先,深度协同的关系。720的团队在产品创新、新技术应用、需求洞察和用户体验优化上非常敏锐,而供应链伙伴在制造的工程和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双方的默契和协同,能够让创新稳稳落地,实现共同成长。
其次,相互赋能的关系。供应链伙伴的能力让我们实现快速的产品化,而我们团队在大数据和智能化方面的理解,形成了一系列工具,让伙伴们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大大提升协作效率。可以说,我们之前的出货量百万,正是双方相互赋能的结果。
最后,共同创新的关系。我们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联合研究,这是支持产品升级的技术硬实力,也是新材料等率先应用的前提保障。这也让我们携手供应链伙伴更好地理解数据与场景,在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最后,我想说,以变应变,本来就是创新型企业的使命,特别是对于正在攀登国际巅峰的中国科技企业。每一款“会当凌绝顶”的创新产品,背后都有“一览众山小”的强大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