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交所官网显示,蜂巢能源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本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据经更新2022年财务数据的首轮问询回复,2020年至2022年,蜂巢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7.36亿元、44.74亿元以及99.7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9.62%。
据悉,蜂巢能源致力于推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生产工艺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其自主研发的无钴正极材料技术、超高速叠片工艺技术、“蜂云平台”监控系统等核心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
凭借领先的核心技术、逐步扩大的客户群体以及产能爬坡带来的规模效应,蜂巢能源整体经营质量正不断提高。可以预见,随着蜂巢能源成功上市,该公司有望进一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深耕自主研发创新,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以硬核技术构筑竞争护航河,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3.9%
近年来,全球“碳中和”核心思想指引下,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进而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长期向好。根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17.9GWh,同比增长71.8%。根据GGII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730GWh,2030年有望达到3,000GWh。
此外,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尽管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但随着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反弹,再次验证了动力电池行业长期增长潜力。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5月,乘用车销量为205.1万辆,环比增长13.3%,同比增长26.4%。2023年1-5月,乘用车销量900.1万辆,同比增长10.7%。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达33.3%,较上年同期的26.6%提升6.7个百分点。
在市场加速扩容的同时,如何以硬核技术构筑竞争护城河,成为每一家动力电池厂家值得深思的问题,以蜂巢能源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汽车专家孙逢春曾评价蜂巢能源指出,“蜂巢能源在创新驱动上舍得投入,是一家技术创新性公司”。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蜂巢能源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80亿元、7.24亿元及11.45亿元,累计占三年营业收入总额的13.9%,远超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对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及占营收比例的要求。此外,蜂巢能源重视人才队伍的扩展、培养和建设,截至2022年12月末,蜂巢能源共有2,561名研发与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为18.89%。
蜂巢能源“真金白银”的投入为蜂巢能源换来了“真材实料”的成绩。据悉,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度,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分别为586项、878项及1,049项,分别位列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排行榜单第一、第一及第二,其中2022年度仅次于宁德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蜂巢能源前瞻预判到了动力电池长薄电芯的发展趋势,并提前布局了相关技术路线。2022年蜂巢能源首发龙鳞甲电池,将短刀产品推向新高度,兼顾极致成本与极致安全,实现高质量续航及高集成化,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从2023年行业展会可以看到,包括威睿、广汽因湃、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多家公司都提出了短刀叠片电池的规划,这或许意味着短刀叠片电池正成为市场公认的具备商业价值及投资价值的技术路线。
蜂巢能源始终保持在叠片工艺长薄化电芯的领先地位,并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行业更多客户及车型的广泛适配。相信蜂巢能源在超高速叠片工艺技术与短刀电池形成的技术矩阵下,将与更多客户达成合作,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加速迈进独立发展之路,关联交易占比降至29.55%
作为一家年轻的动力电池厂商,蜂巢能源基于自身整车厂出身背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制定了“技术突破、客户突破、盈利突破”的“三步走”战略。可以看出,蜂巢能源在技术创新和突破上的一系列布局,也撬动了客户结构和业绩的优化,公司“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已经初见成效。
招股书显示,目前蜂巢能源已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等知名新能源汽车行业客户达成了合作关系;在海外市场也积极布局,获得了包括PSA(Stellantis集团)等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的信任。不仅如此,华能江西清洁能源、麦田能源等也明确了同蜂巢能源的合作意向。
得益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显著拓宽,蜂巢能源关联交易占比大幅度降低,验证了自身长期独立发展能力。2021年以来,蜂巢能源主营业务中关联方销售占比呈显著下降趋势,从2021年一季度的99.28%下降至2022年四季度的29.55%。同期,主营业务中非关联方的季度复合增长率为129.67%,远高于关联方的复合增长率0.41%和整体销售复合增长率的19.38%。此外,公司非关联交易销售金额也从2021年一季度的612.57万元增长至2022年四季度的20.65亿元。
除了取得显著的市场化成果,蜂巢能源生产线正逐步投产和实现产能爬坡。2022年,蜂巢能源在期初已完成产能爬坡的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达86.59%,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预见,在客户结构优化和产品品类齐全的基础上,蜂巢能源将争取进一步实现收入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利用规模效应充分实现降本增效,实现公司研发、生产、盈利的良性循环。
市场人士指出,目前蜂巢能源对未来实现盈利突破已经具备非常清晰的规划,并从战略布局上奠定了未来可持续规模化盈利的基石。在动力电池市场持续向好的背景下,蜂巢能源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撬动第三方市场建设,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