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业绩数据。据了解,一季度公司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均超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在电话会议上,卢伟冰表示,小米造车进展顺利,原计划是在明年上半年上市,目前在时间进度上符合或略超预期。这也意味着雷军“造车梦”在向前迈进。
从金山、小米到如今的造车,雷军一路走来,似乎总在挑战不可能。对于雷军走上“造车”之路,不少人表示不解。汽车行业比手机复杂太多,雷军为何对此如此“上头”?
造车并非“心血来潮”,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与小米造车不同,主机厂进军手机这样的操作也让人想到了手机与车之间存在着莫名的联系。
2022年7月,吉利收购了魅族并在一年之后联合领克汽车在上海举行发布会,发布第一代Flyme Auto车机系统首先搭载在领克08车型上。Flyme Auto是由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亿咖通科技与星纪魅族集团联合打造的车载操作系统。
从这里不难看出,手机是EV的钥匙和核心入口,而且车机体验和手机高度相关,未来没有手机赋能的车厂将会掉队,这也让不少车厂试图进入手机领域。如蔚来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手机上市。
雷军在做了研究后发现,智能汽车就是给一部大手机装了4个轮子,从而最终把小米手机和小米汽车有机联系起来。对于有着手机制造经验的小米而言,相对地进入造车领域更驾轻就熟。其一手打造出来的小米此时已从国产手机一跃而成为全球科技数码品牌。根据Canalys数据,本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保持第三,市占率为11.3%。
由此可见,雷军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押注”并非是“孤注一掷”,而是真正看到了背后的实际关联。但造车就意味着“烧钱”,蔚来李斌曾说过,没有200亿别想着做汽车。但一向稳健经营的小米仍然保持着财务稳定。
单纯从财务指标来看,小米宣布造车的2020年末的资产负债率是55.3%,而刚刚发布的一季度季报显示,资产负债率是47.4%,并没有因为造车和其他研发显著提升资产负债率。反而是上市公司为其带来更便宜的融资。包括但不限于245亿港币定增(无资金成本)、8.55亿美元可转债(无资金成本)和10亿美元绿色债券(资金用途明确是新能源汽车相关,30年利息4%),用以保障新能源汽车和创新业务的研发。
“错过了智能电动汽车这个风口,可能就落伍了”,回顾2年前雷军的话,我决定亲自带队,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深知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豪言壮语后,小米正稳步迈向“造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