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澄星(600078)于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国磷化工大型骨干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磷矿石开采、黄磷、磷酸、磷酸盐等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目前已成为国内精细化程度高、规模大、产品种类多和技术成熟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形成了食品级磷酸、电器级磷酸、高纯电子级磷酸、牙膏级及医药级磷酸氢钙、磷酸盐和电子化学品等技术含量高,品类丰富的下游精细磷化工产品系列,完成了在工业、食品、电子电器及医药领域全面深度布局。
2019年以来,受原油暴跌、市场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澄星系企业陷入债务危机,进而走向了破产程序。2021年5月,澄星股份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披星戴帽”,股票简称变更为“*ST澄星”。
在拿出一份业绩回暖的2021年年报后,2022年8月,*ST澄星成功“摘星”; 2022年11月,公司董监事会换届,耀宁科技正式成为ST澄星控股股东;2023年3月,时隔近两年,公司再次向上交所申请撤销公司股票其他风险警示以求“脱帽”焕新颜。
破产和解,中小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上市公司破产程序复杂,特别是破产重整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审批和中国证监会同意,破产成本相对较高。无锡市中院引入预和解审查上市公司破产申请,充分论证了破产和解可行性,受理了澄星“破产和解”案件,通过多种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使得澄星系企业成功涅槃。
据了解,和解协议草案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债权的清偿方案、资金被占用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后续的经营方案,为将庭外重组固定的协商成果带到破产和解程序内,和解协议草案也说明了庭外重组与庭内和解的衔接方式,并进一步说明了和解协议的效力以及执行等事项。方案明确了公司未来的经营定位以及经营规划,为公司经营能力的恢复和改善提供了方向。
该案的顺利审理,是成功挽救上市公司的一次创新。通过“和解”这一方式,在挽救了上市企业的同时,也更好地维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就此次案例本身,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业内人士介绍,《破产法》规定了三种企业挽救程序:和解、重整及清算,目前,上市公司的破产挽救几乎全部通过重整来完成,即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用转增股票作为偿债资源吸引重整投资人来挽救企业。该种方式调整了出资人权益,不参与公司经营的中小投资者也与控制企业的大股东一样让渡了部分权益,对无过错的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利。
此次案例中,ST澄星采用了和解方式挽救企业,和解不直接调整出资人权益,通过债务人企业及管理人与债权人谈判,通过处分资产和债务减免、调整等方式,优化资产结构、解决债务问题、化解相关风险,为今后调整和改善经营能力及股权结构赢得空间。在此过程中,公司的中小股东未让渡利益,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亦可分享企业挽救的成果,并打消投资人的后顾之忧。
近日,央视《法治中国》专题报道了法院挽救危困企业的做法,ST澄星破产和解案作为全国首例创新性的方式被重点报道。ST澄星的破产和解成功使得普通债权清偿率得到很大提升,有效避免了众多供应商发生连锁反应的风险,挽回了债权人损失,保障了广大中小债权人、职工、股民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破旧立新,开创新局
随着摘帽申请成功,ST澄星或将走出至暗时刻,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入贯彻实施“矿、电、磷、运”一体化运行模式,用科研创新构筑技术研发体系的发展战略,统筹全公司旗下产业“一体化、一盘棋、协同发展”,立足打通夯实“矿电磷运”一体化发挥产业聚合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创新体系,着重在产品高纯化、差异化、有机化、新能源及新材料等方向加大研发投入、产业布局,努力推动公司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发展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进一步推动公司估值模型由传统磷化工估值模型向更优估值模型演进。2022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53,755.32万元,同比增长36.12%,实现净利润78,036.36万元,其中归母净利润52,142.86万元,扣非净利润27,880.62万元,同比增长323.49%,实现每股收益0.79元,营业收入及扣非净利润创二十年新高。
“公司已逐步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ST澄星已拿出亮眼的成绩单证明了这一点。如今,和解协议已顺利执行完毕,公司也已解决部分债务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了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改善了经营状况,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利益。此次若能摘帽成功,解除风险警示,一家重量级上市公司的焕发新生,或将给市场带来更大的惊喜。来源;金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