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我们家小佳能够这样被政府一直记挂着、帮助着,孩子的学习生活也有盼头了。”在江苏省泰兴市“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简称“困境儿童关爱项目”)的帮助下,困境儿童小佳的改变让大伯母很欣喜。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困境儿童关爱工作。2024年,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2024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资金试点项目的通知》,明确提出,解决试点地区老年人、困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在养老服务、健康成长、社区康复服务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江苏泰兴的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即为其中一个试点项目。
据了解,泰兴市未成年人总数约15.8万人。项目围绕困境儿童保护、成长、发展三大需求,实施励志铸魂、心理疏导、社会融入、法治启蒙、自卫自强、科学养育、个案帮扶、专业培训“八星工程”,截至今年5月,项目覆盖全市17个街镇362个村居委会,开展实践活动近300场次,惠及上万名儿童和家庭。
精准定位服务需求
“穿蓝色睡衣和拖鞋,衣着清爽、符合时令……比较害羞,极少说话,但在回答问题时清晰迅速,只不过声音很小。”这些内容出自困境儿童关爱项目《需求评估筛查工具使用手册》中的《困境儿童需求评估筛查表》,入户社工将细节和观察填入表格,为精准服务打好基础。
《需求评估筛查工具使用手册》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特聘专家童小军领衔研发,旨在进一步细分困境儿童群体中重点服务对象的范围及服务方式;评估范围是政策规定的0-18岁所有困境儿童。
小乐是在泰兴市初中一年级就读的江西籍学生,去年跟随打工的父母搬到泰兴市虹桥镇,离开了熟悉的老家和爷爷奶奶,他有点不适应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工观察和交流后发现,小乐面临的主要问题有3个:未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低;对新环境不适应,没有玩伴,判断“存在儿童风险且风险已对儿童产生伤害,但伤害具有自愈或易疗愈的特点”。
基于此,社工制定了《个案工作服务计划书》,通过心理支持与亲子关系改善,邀请儿童参与小组活动,结交朋友,提升自我效能感,并给予小乐适应性辅导和情绪支持。目前已经帮助他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出租屋,迈出了社会融入的第一步。
泰兴市虹润社工服务中心副主任周丹介绍,当地流动儿童数量较多,如何精准服务该群体是一大挑战。“服务需求评估工具以儿童为中心,聚焦家庭监护即亲职行为,准确识别儿童是否遭受监护伤害,评判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
童小军表示,服务需求评估是困境儿童关爱项目的一大特色,并与当前困境儿童关爱的制度相匹配,其评估工具和规范流程回应了儿童福利当前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确保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服务。
困境儿童关爱项目目前共为3000余名困境儿童家庭开展入户评估、档案建立和需求评估工作。数据显示,遭受情感忽视、照料忽视两类问题的儿童占全体儿童的20%左右,这是后续服务工作的重点服务内容。
儿童关爱成效显著
泰兴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还记得,第一次跟16岁的小佳(化名)见面时,孩子内向与自卑。小佳的父亲2013年因意外事故去世,母亲是言语一级重度残疾。母亲改嫁后,小佳一直随伯父伯母生活。
因自身家庭状况,小佳存在轻微社交障碍,缺乏安全感及陪伴,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为了帮助小佳,社工通过服务需求评估,制订了个性化的关爱方案,并持续开展服务。
暑假期间,未保中心组织困境儿童爱心观影、健康检查等活动,小佳担任活动志愿者。活动结束后,小佳发表感想:“面对生活不认命、不服输,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今,小佳通过努力考上了泰兴中专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她自信地对社工说:“我不是一个人,我有很多的‘家人’。”
小佳的改变让工作人员感叹:“每一次的鼓励和陪伴都是滋润人心的雨露,每一次的微笑和感激都是幸福的种子在发芽。”
小佳的案例是项目成效的缩影。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实施至今,泰兴市重点培育了22家未成年人成长护航基地,截至今年5月,开展实践活动近300场次,吸引了7.5万余名未成年人参与;同时,还构建了孤独症儿童多维支持体系,为全市277名困境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人一档”“一星一策”“一星一案”等服务。
“项目精准定位服务需求,以提升家庭监护能力、实现家庭稳定发展为目标,为受助对象提供了多维度服务,也为当地孤独症儿童、流动儿童等群体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支持。”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表示。
持续推动政策创新
作为江苏省“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儿童关爱工作是泰兴市的一张“名片”。泰兴市民政局局长黄杜鹃介绍,该市建立了“市级未保中心+镇街未保站+村居儿童关爱之家”三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同时搭建起“基地+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的关爱服务模式。
困境儿童关爱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地推动当地政策机制逐步完善。目前,泰兴市创建了“小银杏”困境儿童公益观察点,泰兴市民政局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在乡镇(街道)基层阵地设置困境儿童公益观察点,形成全域覆盖的困境儿童动态监测网络,建立分级预警系统与多元化社会参与机制,实现“线索发现-分级处置-效果评估-案例回溯”的全链条闭环保护模式,切实强化困境儿童权益保障效能。
项目实施至今,泰兴市探索建立了困境儿童动态需求评估的常态化运作机制。童小军也认为,项目的儿童服务需求评估,有助于困境儿童服务机制的完善,对民政系统社会工作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未来将提升江苏省困境儿童服务的品质”。
童小军还表示,困境儿童关爱项目或将对社会组织管理尤其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的创新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公平竞争理念的落地。
“下一步,项目将继续从困境儿童及家庭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精准服务,还要提升和强化儿童工作者的专业能力。”黄杜鹃说,“我们还将积极引入科技资源,让困境儿童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康复及心理支持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