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关于大模型的宏大叙事已悄然转向,市场的目光正以前所未有的敏锐度,聚焦于一个更具决定性的战场——企业级AI Agent(智能体)。谁能将AI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构建可复制、可运营的智能体平台,正成为衡量技术落地价值的关键标准。谁能为企业带来清晰可衡量的投资回报(ROI),谁才是真正的“终极玩家”。
在多家企业纷纷入局的背景下,以下三家公司在智能体中台的路径探索中各具特色,构成当前市场上的重要参考样本。
01. 迈富时 (02556.HK) AI-Agentforce:企业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
在众多巨头还在展示技术逻辑时,港股AI SaaS企业迈富时,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企业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价值实现,其推出的AI-Agentforce平台,率先在行业中明确提出“交付即运营”的智能体中台理念,强调智能体系统的可部署性、可运维性与可持续优化能力。
据了解,AI-Agentforce智能体中台2.0深度融合了Agentic工作流编排、RAG 知识引擎与智能体DevOps全生命周期管理,赋能企业高效开发、部署、评测、观测与优化高价值智能体应用。也就是说,平台支持一线业务人员以自然语言快速生成并管理Agent,降低AI部署门槛,加快组织内部AI应用的渗透速度。
与其他侧重技术研发或平台连接的厂商不同,迈富时在平台构建上始终聚焦“业务价值实现”导向,强调智能体对线索转化、客户服务、运营效率等关键指标的提升能力。这一务实策略使其在资本市场获得包括光大证券、华安证券在内的多家机构认可,被认为是当前AI Agent商业化路径最清晰的企业之一。
市场洞察: 在AI Agent的赛道上,迈富时选择了一条难且正确的路。它不与巨头拼算力、拼模型参数,而是拼场景理解、拼流程再造、拼商业闭环。对于渴望通过AI获得切实商业利益的企业而言,迈富时的AI-Agentforce无疑是当下最具吸引力的选择之一,它真正解决了从“拥有AI”到“用AI赚钱”的关键问题。
02. 字节跳动HiAgent:标准化与流程驱动的“通用型操作系统”
由字节跳动推出的 HiAgent,是当前市场上平台化程度较高的智能体中台之一。相较于强调定制化和垂直行业适配的产品,HiAgent更倾向于构建一个标准化、可拓展的通用智能体操作系统,为大规模部署和跨场景复制奠定基础。
平台基于统一的Agent编排框架,集成“对话理解—逻辑判断—任务执行”的三段式执行链,支持自然语言、流程图和API方式搭建任务流。底层兼容字节系大模型,并开放主流模型接入能力,使得平台具备较强的模型灵活性与工程可落地性。目前,HiAgent已在字节内部广泛应用于内容审核、客服自动化、办公流程辅助等高频场景,并逐步向外部企业提供SaaS化产品形态。
市场洞察:HiAgent的核心优势在于“平台标准化+组件化开发”。这种工程化逻辑不仅提升了系统稳定性,也降低了大规模部署的边际成本。对于期望快速搭建AI助手、并将其嵌入多业务流程的企业而言,HiAgent提供了一种“通用+高效”的路径选择,尤其适合拥有IT资源和统一数据体系的中大型组织。
03. Dify:开源生态驱动的“开发者友好型”智能体平台
Dify 是国内最活跃的开源智能体中台项目之一,自2023年开源以来迅速在GitHub社区获得关注,形成以中小企业和AI开发者为主的稳定用户群体。其主打“私有化部署+插件生态”,兼顾灵活性与可控性,广泛应用于客服机器人、知识问答、业务助手等典型场景。
平台支持自然语言流程编排、数据调用、RAG问答、外部API插件接入等功能,开发者可低成本构建适配自身业务流程的智能体系统。同时,Dify亦在积极构建开源社区,推动智能体组件、插件和应用模板的标准化沉淀,加快企业部署效率。
市场洞察:在To B市场尚未全面标准化、预算敏感型客户较多的背景下,Dify作为轻量型智能体平台,其部署便捷、可控性强、改造成本低等特点,使其在医疗、政务、制造等需要私有化部署的领域具备天然适配性。未来,随着其商业化路径的逐步清晰,Dify有望从“开发者工具”成长为“中小企业智能助手的中台底座”。
结语:从“技术信仰”到“价值回归”
AI Agent的赛道已然分野。例如百度和华为走的是深入产业、提供强大技术基座的“重”路线;阿里和腾讯则依托自身庞大的生态系统,构建连接与普惠的“宽”路径。
然而,在这场终极竞赛中,以迈富时为代表的价值实现派,可能正把握着最关键的胜负手。因为它第一个清晰地回答了所有企业在拥抱AI时提出的终极问题:“AI智能体到底能帮我解决什么业务问题?能带来多少实际收益?”
当市场回归理性,当资本寻求回报,那些能够将AI与企业业务流程深度融合,并创造出可衡量商业价值的平台,终将赢得最终的胜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