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创新药史诗级政策的驱动下,7月 9 日,塞力医疗集团(603716.SH)在天使轮投资基础上,追加近千万元投资武汉华纪元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纪元生物),持股比例将增至30.00%。而就在不久前,华纪元生物迎来关键里程碑——其全球首创高血压治疗性疫苗HJY-ATRQβ-001获NMPA临床试验受理。这一事件背后,是资本对高血压创新药赛道前所未有的押注:全球13亿患者、年治疗花费5000亿美元的市场,正因醛固酮抑制剂、基因编辑、长效疫苗等颠覆性技术而暗潮涌动。在跨国药企垄断的格局下,中国创新药企能否凭借差异化技术路径实现突围?
一、高血压治疗的困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全球高血压患者约13亿,中国占比近1/4。尽管现有降压药物(如ACEI、ARB、CCB等)已形成成熟市场,但痛点显著:
1)依从性难题:患者需日均服用3-5片药物,漏服率达50%以上;
高血压药物服用依从性有待解决
2)控制率不足:中国3.33亿患者中仅16.8%血压达标,控制率不足20%,且难治性高血压占比高达30%
3)副作用难题:长期用药导致的肝肾损伤、干咳、高钾血症等反应,迫使20%患者停药等反应影响依从性;
4)预防性治疗空白:早期干预手段匮乏,患者往往确诊即需终身服药。
行业痛点正成为创新药企的破局起点,从华纪元生物披露的管线中,靶向“无反馈激活 RAS 系统”和“长效平稳降压”的创新机制,为上述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二、从国际趋势看华纪元的中国创新突围
全球高血压药物研发正经历如下范式的转移:
1)First-in-class药物涌现:如诺华的LCZ696(ARNI类)、默沙东的SGC刺激剂,均通过新靶点实现疗效突破;
2)器械治疗崛起:美敦力肾动脉消融术(RDN)设备获批,开辟非药物治疗路径;
3)基因治疗早期探索:CRISPR技术针对高血压相关基因的编辑研究进入临床前阶段。
可见,未来5-10年的行业共识里,高血压治疗将进入“精准分层+多模态干预”时代。在跨国药企垄断的格局下,华纪元生物的差异化战略值得深挖:
优势一:多年科学积淀转化临床价值
首席科学家廖玉华教授团队自2004年启动研发,成果发表于《Nature》并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布局降压、降脂、降糖疫苗矩阵,形成代谢性疾病治疗平台。此外,双机制布局的差异化优势明显:1)独一无二的抗原表位:抗ATR-001抗体特异性地靶向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是AT1R受体信号调节的关键结合位点;2)利用生物活性VLPs载体:高效、稳定递送短肽抗原,作为具有偏向性调节的短肽疫苗,不经肝肾代谢,可避免传统药物引发的肝肾毒性风险。同时,涵盖独特的短肽抗原设计、类病毒颗粒递送系统、偶联工艺、新型佐剂配伍等创新要素。
作为解决高血压防治瓶颈问题的新路径,治疗性降压疫苗HJY-ATRQβ-001曾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备选库“,同时还被列入“2022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其利用疫苗来诱导和增强抗体特定的免疫反应,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其效力持续时间更长,能够长期平稳有效地降压,这一优势将显著改善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和控制率。
“我们已建立覆盖药效评估、生产质控、临床运营的全链条体系,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作为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主席、《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教授、 湖北省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的HJY-ATRQβ-001治疗性降压疫苗发明者廖玉华教授表示,“治疗性疫苗的研发突破,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胜利,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地 —— 通过减少服药频次、降低药物副作用,让高血压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优势二:本土化临床与商业化策略
华纪元生物针对中国患者高盐饮食、代谢综合征等特点设计的临床试验,已与CRO龙头斯丹姆医药外包组织合作,即将在2025年三季度进行首例患者给药。作为华纪元生物的天使投资方,塞力医疗覆盖全国千家医院的渠道网络,也将加速其商业化落地,为未来疫苗的推广落地铺路。
塞力医疗集团董事长温伟先生表示,“HJY-ATRQβ-001的突破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全面进军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发令枪。我们关注的是高血压治疗方式的创新发展,随着HJY-ATRQβ-001 临床试验的推进,塞力医疗希望能在慢病治疗领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国家医药健康产业升级。此外,我们也将在高血压的综合防治上提供新视角,为高血压疫苗的全生命周期场景商业化应用保驾护航。”
华纪元生物在未来实现首个HJY-ATRQβ-001项目产品获得NDA批准后,将快速形成多个靶点降压疫苗项目形成多靶点联合并进入NDA阶段,向多个慢性病领域,包括高血脂、II型糖尿病、肺动脉高压、阿尔茨海默症等进行拓展,并完成多个疾病领域的管线布局。
三、政策窗口期:国家级创新红利集中释放
1.药监改革提速全球首创药物
华纪元HJY-ATRQβ-001作为首个进入临床的短肽降压疫苗,其IND从递交到受理仅9天(零补正一次性通过),远快于行业水平。受益于NMPA对“全球首创性药物”开通优先审评通道的政策利好,亦有希望能进一步加速审批流程。
2.“健康中国”战略聚焦慢病防控
国家卫健委《十四五慢病防控规划》明确将高血压控制率提升至25%(2022年仅16.8%),要求“推动创新药械研发”。地方配套政策如重庆对创新药奖励1000万元,直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可见,财政补贴对冲研发风险,政策将兜底提升投资安全边际。
3.医保支付改革倒逼药企转型
DRG/DIP全国落地(2025年全面实施)迫使医院控费,传统降压药面临集采降价(如信立坦单片价降至4.3元),而创新药可通过“单独支付”规避控费压力。传统药物无法满足的难治性高血压、依从性痛点,为华纪元疫苗(年注射约4次)等长效疗法创造替代空间,若覆盖10%患者即有500亿元收入潜力。
结语:中国创新的“换道超车”时刻
当跨国药企聚焦小分子和RNA疗法时,中国选择押注治疗性疫苗这一蓝海赛道。华纪元生物的突破,不仅是技术路径的革新,更揭示了本土创新的深层逻辑:以临床需求为锚点,以产业协同为引擎,在慢性病管理的长周期战场中构建护城河。
未来5年,随着lorundrostat、Zilebesiran、HJY-ATRQβ-001等产品数据陆续揭晓,高血压治疗格局或将迎来百年未有之变局。而中国能否从“跟跑者”蜕变为“定义者”,答案就在这些实验室与临床的昼夜之间揭晓。
高血压创新药赛道既需要“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定力,也考验企业对临床需求的前瞻洞察。华纪元生物能否借力资本与产业资源,在跨国药企的包围中撕开一道口子?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