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锦江酒店)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酒店集团,锦江酒店此次赴港募资规模将达总股本15%,资金重点投向海外业务拓展、债务结构优化及营运补充。此次赴港,不仅是其优化资本结构的关键一步,更标志着锦江酒店在国际化布局、轻资产模式深化与品牌战略升级三大领域开启全新征程。
国际化先行,深耕海外市场成果渐显
走向国际是当今酒店竞争环境中的一种重要趋势,而锦江酒店的国际化之旅早已先行一步。2015年,锦江酒店收购了拥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著名欧洲酒店集团——法国卢浮酒店集团,设立“双总部”运作模式进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功走出亚太地区,并向欧亚沿线引入。自此,公司通过引进知名酒店品牌以及吸纳具备丰富国际酒店业经验的成熟管理团队,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
2024年末,锦江酒店与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达成合作,推动锦江都城、麗枫等五大品牌进驻马来西亚、越南等六国,计划五年内签约超百家酒店。通过品牌授权+本地运营的模式,既规避跨国管理风险,又能实现深度文化融合。
目前,锦江酒店的海外布局初步成效已现,2024年境外酒店RevPAR恢复至2019年的112.27%,海外收入占比达30.8%;截至2025年一季度,签约酒店覆盖中国大陆境外55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锦江酒店在中国大陆境外的酒店数量与客房数量规模,在国内酒店集团中均排名第一。
内部变革,多维度支撑全球战略
为支撑全球战略,锦江酒店正在进行深度变革,加速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组织架构上,中国区将37个部门压缩为13个精简单元,区域实行开发-筹建-运营闭环管理;品牌战略推出“12+3+1”金字塔架构,聚焦12个主力品牌规模化、打造3个核心中高端品牌、培育1条度假赛道;ESG领域,公司境内外4739家酒店通过HSB认证,秸秆材质的“六小件”、大瓶装沐浴用品取代迷你瓶等绿色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而轻资产模式与数字化基建则构成了锦江酒店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WeHotel(会员生态)、GPP(全球采购)、SSC(共享服务)三大平台,通过三大平台的支持体系,公司对各业务板块透明化实现集中管控,促进降本增效,紧贴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同时持续动态优化组织架构,实现品牌、会员、供应链、运营管理等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新增的1515家酒店中,加盟店占比达95%,直营店持续缩减至686家,符合国际酒管集团轻资产化趋势;而在东南亚的实践中,该模式通过本地化合作降低试错成本,形成可复制的出海路径。据招股书披露,锦江酒店计划对海外酒店的供应链进行整合,继续依托 WeHotel,优化和提升中央预订系统的功能。
资本共振,港股上市意义深远
本次募资,锦江酒店不仅能够优化资本结构,更深层的价值在于资本国际化与业务全球化的共振。港股上市将显著提升公司在国际资本舞台的能见度与吸引力,有效汇聚全球优质资本,更将极大提升锦江品牌的全球认知度与市场价值,为品牌势能注入新动力。所募资金将精准转化为提升海外盈利能力的核心动能,重点投入战略性直营网络与关键硬件升级迭代,夯实海外业务根基,以达到质量的稳步提升。
这一选择亦顺应中资企业国际化融资趋势。2025年前五月,港交所迎来28家新上市公司,募资额达773.6亿港元,同比激增707%,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消费品牌的成功案例也印证了港股对出海企业的价值认可。
从早期收购卢浮获取管理经验,到东南亚轻资产模式验证品牌输出能力,锦江酒店国际化路径已完成从“资本出海”到“模式出海”的跃迁。当琅勃拉邦古城的锦江都城以“东方摩登”设计融合老挝占巴花纹样;当欧洲商旅在卢浮旗下酒店中体验东方待客之道,酒店早已超越住宿功能,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
正如锦江酒店表示,“国际化不是单向输出,而是通过品牌矩阵协同两个市场,以轻资产运营理念夯实全球竞争根基。”港股市场的钟声,既是公司为资产结构优化的序曲,亦是其有意深耕国际市场的信号。本次资本运作的终极价值,在于锦江酒店深度探索“中国品牌+全球供应链+本地化运营”范式,是中国酒店服务业全球化写下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