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25上半年已经要过去了,我简单拉了一个全球市场表现。
果然,恒生指数涨幅还是稳稳排到TOP3,仅次于韩国和俄罗斯,远好于上证指数。
01 让人“又爱又怕”的港股
港股今年来非常拉风,但它过去一直都是一个有点特殊的市场,如果要我总结对它的感觉,那就是四个字“又爱又怕”。
爱是因为,港股像一个珍奇百宝屋,聚集了非常多的稀缺资产。
比如几大互联网巨头,一些未盈利但前景巨大的创新药企业等,很多只能在港股买到,A股或者其他市场都没有。
而今年,这些稀缺又优质的资产,普遍迎来了大爆发。伴随着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明明都是一样的赛道,但港股资产的表现,好于A股,不管是消费,创新药、还是科技、红利都是如此。
现在港股IPO加速,未来必定会进一步提升优质资产的丰富度。所以,假如已经看好某个赛道,目前布局港股大概会比A股更优。
但过去港股确实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被大家诟病最多的就是流动差、波动剧烈,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大家在买港股时,多一分担忧。
而今年,港股逐渐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大概会让这种“怕”有比较好的改善。
首先在流动性方面,南向资金正在逐渐掌握定价权,截止6月25日,今年南向资金净买入已经达到6702亿。(数据来源:WIND)
充足的流动性和优质标的的相对稀缺,决定了南向资金对港股仍会有长期配置需求。
另外,之前经过金管局的一波流动性投放之后,目前hibor利率也处于近两年的相对低位,现在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比以往更加充足。
叠加最新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升温,这些都有助于活跃港股的大池子。
最后,从估值上来看,港股的价格依然合理。
恒生指数最新PE在近10年适中的百分位,恒生科技的PE甚至还有些低估。
(数据来源:韭圈儿app,Wind;数据截至:2025/6/25)
所以不贵的价格,加上有极具性价比的资产,配合逐渐丰沛的流动性,下半年的港股更加值得期待。
至于波动大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配置思路来解决。
02 拿得住的港股布局思路
虽然看结果,今年市场涨得很不错,但如果看过程,其实是一波好几折。很多时候,我们投资结果不及预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波动中反复横跳,错失了真正的机会。
但市场本身波动的特性,是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有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就像给车做好减震一样,路面情况不变,但我们的体验会舒服很多。
“减震”的思路也很简单,一平衡、二分散。
平衡是指,做好进攻和防守的配合,不要只追高弹性的资产搏收益,后方做压舱石的红利一定要有,这样如果遇上市场阶段性回调,不会直接被甩下车。
比如我们前面表格里提到的,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就是一个很好的标的。
指数聚焦30只优质的高股息龙头,最新股息率达到了7.64%,高于中证红利的5.85%(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6/25);跟踪它的港股红利ETF(513820),业绩表现亮眼,还保持了连续12个月分红,分红次数在港股红利类ETF中妥妥靠前。(数据来源:Choice;数据截至:2025/6/25)
所以配置这个基金,应该是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平滑波动、分享指数上涨、享受分红现金流。
(数据来源:汇添富基金公告;数据截至:2025/6/25)
分散则是指,在进攻端做好不同风格的搭配,不押注单一赛道。
目前配置上科技、创新药、新消费这三个大方向就够了,既不怕错过什么行情,也不怕只买了其中一个太过极致。
首先港股科技,是今年以来一直的主线,甚至可以说是其他行情的载体,目前几个互联网科技巨头也持续有利好催化。
比如某电商龙头今年爆发是因为AI和云服务,最近又在持续构建大消费体系。
只要领头羊不断有新东西出来,科技的叙事就有延续下去的动力。
标的上,首先可以选择我们最熟悉的恒生科技ETF(513260),这是市场上唯一一只管理费为0.15%的恒生科技类ETF,在交易成本上十分友好。
或者选择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也可以,它跟踪的是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相比其他同类科技指数,这个指数更纯粹,纳入的都是信息技术类科技企业,软硬件比例大概为6:4。如果看成立以来走势的话,它的表现还要比恒生科技更好一些。
科技类下还有一个细分赛道是港股汽车ETF(159210),这个方向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一是最近汽车板块利好比较多,包括Robotaxi推出,以及两家新能源车企新车型发布。
二是在今年以旧换新政策,和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的趋势下,板块增速相对较高。
港股汽车ETF对应指数纳入的都是汽车板块的龙头股,受益会更直接。
其次是港股创新药,最近热度很高。
关于创新药的逻辑大家应该看了很多,其实融合成一句话就是,中国创新药的发展,进入到了类似青壮年的新阶段。
过去我们花10年时间分别经历了从无到有的1.0,和快速增长的2.0,到今年终于迎来了3.0。
3.0的特点是,行业的发展从量变转为了质变,药企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验证,同时出海订单越来越多,重点企业逐步实现盈利。
正是因为跨入了新阶段,所以行情的持续性大概会更久一些,我们布局的周期也可以拉得更长。
这里同样有两个标的可以选择,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和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两个产品对应指数的重仓股重合度比较高,不过前者更集中一点,前十大占比71.93%,后者相对均衡,前十大占比62.10%。(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6/25)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自行选择头部占比更高的,或者相对分散点的。
最后是港股新消费。
消费是我们平常最能接触到,也最有直观感觉的,同事桌上新添了几个Labubu?黄金店铺的门口有没有排队?
投资不只有高大上的财报,接地气的观察也可以成为我们决策系统的一部分,根据大家的消费动能,就可以在部分程度上判断新消费赛道是否值得投资。
目前来看,新消费的热潮还在继续,而且以潮玩龙头为代表的出海势力也非常强劲,政策上最新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对消费依然继续扶持。
在产品上,可以选择正在发行的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它跟踪的是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
不同于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里面纳入了非常多互联网企业,国证这个指数消费纯度更高,聚焦衣食住行等消费领域,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耐用消费品、家电行业的权重占比相对更高,是布局新消费方向更理想的标的。
以上提到的产品,都属于汇添富的港股ETF产品线,可以说是非常全面。我也整理了一张表格,包含对应的场内外基金,方便大家对照使用。
03 港股投资 一站式配齐
个人感觉汇添富在产品布局上一直比较有自己的思考和眼光,无论是从传统主动权益领域的消费、医药,还是到近几年比较火的指数增强、固收+,“布局长期有生命力的产品”的导向,一直体现在他们的底层资产体系中,而这波港股行情,同样凸显了汇添富在区域市场的前瞻布局。
事实上,不只是ETF,汇添富在港股的主动投资上也做得不错。
比如,主投创新药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分散配置新老消费的汇添富消费升级,还有偏科技类的汇添富成长领航混合,近期业绩表现都很亮眼。
我们平常投资的时候,要做提前布局和配置,基金公司对产品线的设计其实也是一样的。
只有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在行情起来之前,就有相关的产品,才能做好承接,而不是等到趋势涨起来了,却没有对应的武器,然后被动再去追。
同时“复利”也很重要,也就是要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越是老牌的公司,经历了越多轮牛熊切换、行情洗礼,才越能形成全面、均衡的产品布局。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文中所述产品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4)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进取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其余产品均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上述产品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