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共同体项目启动暨阶段性检查工作会议于联和吴汉小学召开
11月6日,联和吴汉小学迎来盛会。来自省内外的1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在该校召开的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项目启动暨阶段性检查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以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同时进行。
上午8点,来访的嘉宾首先参观了联和吴汉小学的创生园。创生园是学校精心打造的劳动基地,2020年9月落成,2022年11月完成改造升级。从传统种植区域,升级为农业博物馆、无土栽培、鱼菜共生、水稻种植、藤茶种植、传统农业种植六大区域。11月的创生园里瓜果飘香,稻黄如金。创生园外围摆满了五彩斑斓的劳动教育和成果展板。嘉宾们对创生园里的各种传统与现代设施充满好奇,一路参观、询问。
随后,会议议程开始。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饶小锋在会上表示,劳动教育数字化,可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学校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黄桂芳副主任认为,目前共同体重点任务,就是要建立起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的组织机制,要聚集共同体核心成员,探索样板课程案例,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根据目标制定共同体的任务群,形成多中心网络联通通道,实现智慧共享。提炼教学模式应用指南。固化共同体常态运行机制和优化成果,带动更大区域的发展。
紧接着是两节劳动研讨课。一节是来自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城东小学倪子晴老师的五年级课程《跳跃的指尖艺术——五彩瑶绣》,倪老师,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国家级非遗的瑶族刺绣,并教导同学们自己制作瑶绣。
另一节是来自佛山市第二十五小学,由谭希桐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课程《人工智能赋能劳动教育——初识语音识别技术》。谭老师让同学们体会到人工智能与劳动实践结合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随后共同体牵头学校负责人,佛山市第九小学的陈小洁主任就目前共同体的工作向专家组作了汇报。她介绍了共同体的基本情况,项目实践目标和项目实践任务,她对目前项目推进的情况以及保障制度、项目实践成果也作了介绍。最后,她着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如资源建设不够充分,教师培训不到位,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小学组代表的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小学的梁鉴颖老师,介绍了学校基于传统工艺制作劳动的数字化资源项目的实践活动。
中学组代表的佛山市华英学校的郭志毅老师,介绍了该校构建“三化”育人体系的经验,即劳动课程系统化,劳动教育课程化,教育合力最大化。
最后是承办这次活动的小学组代表,联和吴汉小学的蔡阳合校长汇报。蔡校长用丰富的课件,把联和吴汉小学创生园的变化过程以及学生们在创生园里的丰富活动,一一展示出来。
三个专家组先后对这次活动和汇报作了点评和总结。华南师范大学的赵国雄博士认为,劳动教育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跨学属性,需要团队的一致性。他建议,可以采用组织文化机制来加强整个团队的共同愿景,强化分配制度和考评机制,使用数字化的平台,加强大家线上的互动,想办法降低差异感。
华南师范大学的詹泽慧教授则从共同体的整体工作进行点评。她认为共同体的目标非常明确立体,任务分工合理,使得共同体的工作非常亮眼。在两节展示课中的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智能与劳动的结合,也做得非常好。她还针对陈小洁老师提出的不足之处,也给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的钟柏昌教授,提出共同体有三个“全”,全品类,全流程,全时空。他也提出共同体需要改进的三个地方,一是缺赋能,二是缺探究性活动,三是评价不够灵活。
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狮山镇教育发展中心的专职领导以及狮山镇的劳动教育骨干,及茂名市和高明区的劳动教育名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