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今年是难得一遇的债基牛市。从公开数据来看,截至6月14日,在全市场5312只债券型基金中(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有5141只债基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占比超九成,全市场平均收益率达1.98%。(根据Wind数据统计),和其他类型的基金相比,这个收益还是很不错的,以至于不少产品密集发出限购令。截至6月15日,仅6月以来就有约70只债基先后限制大额申购。部分债基已成为橱窗基金,限购金额低至100元人民币,更有债基暂停了个人投资者的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直接“闭门谢客”。
如此火爆的债基,基民的收益如何呢?
我收集了身边不少投资者的战况,依然出现不少亏损的韭菜,还有一部分虽然是正收益,但没跑赢货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有不少投资者虽然有过债基的投资经历,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搞清楚什么才是债券基金?应该选什么类型的债基?选基的时候应该关注哪些维度?
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枚同样是在基金市场打拼多年的老基民,我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看内涵与本质
从字面意思来说,债券基金,就是将80%或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基金。
由于债券基金主要投债券,不少人以为债基表现都很“稳”,然而实际投资时,我们却常常发现,不同类型的债基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要了解其中原因,我们就得聊聊债券基金的分类。
从理论上来说,债券基金分类很多,从运作方式、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都有不同的类型。大部分投资者最容易搞混的,其实还是最后一种分类。
根据投资范围和方向不同,债基分为纯债基;普通债基;还有策略债基金。
其中,纯债基比较好理解,就是基金资产只投债,比如像国债、政府债、利率债等等,纯债不参与股票投资,所以收益相对稳定一些,流动性也更好。
普通债主要包括一级债和二级债,这个就和纯债不同了,一级债基在合同约定中可投可转债或可交债等等,波动性比纯债就大了一些;二级债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可以用低于20%的仓位配置投资二级市场的一些标的,比如可以参与打新,也可以买卖股票,相比以上两种,二级债的风险系数更高一些,但有可能产生的收益也更高。
其他策略基金的范畴就有点复杂,也分好几种,比如像上面说的可转债,主要投资的标的是可转换债券,它与正股的涨跌关联性很强,所以波动也很强。
另外,还有一种是很多基民容易搞混淆的,叫做偏债型的混合基金,这个算混合型基金,只不过投资债券的比例比投资股票的比例大一些,但投资股票的比例高于20%,所以风险性也很大。
所以从这些分类来看,有的债券基金也有风险,当下不少年轻的基民在选基的时候,都是只看收益排名,而忽略了其中的内涵与本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买了个啥,所以收益不及预期,也就不奇怪了。
说过了分类,那择基的时候,到底该怎么选?主要看哪些方面呢?
看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与成绩
先看看成绩,特别是市场并不稳定时候,基金的收益情况。虽然某一只基金的成绩,并不能代表未来的确定性收益,但是,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基金经理管理的某一类型基金收益,总体大幅跑赢市场,还是能说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与能力。还有,管理规模、年限、在管产品的流动性、收益性等等,都是我们可以考量的维度。
在众多债基的基金经理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中欧基金的王慧杰。有着近百亿债基管理实力的中欧基金债券投资策略组干将王慧杰,拥有11年债券类研究经验叠加7余年基金管理经验,锤炼了丰富的固收投研能力与稳健的投资风格,她管理的中欧稳利60天滚动持有短债A、中欧盈和债券、中欧短债债券A等多只纯债基金,均为正收益,且走势平稳向上(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数据截至2023/3/31),这些基金通过均衡配置,力争短期防御市场震荡,为“稳健派”投资者提供了优异的持基体验。
在追求舒适的持基体验同时,她力争优于同类的超额收益。以她管理时间最长的债基中欧短债A为例,2018至2022年连续五年业绩为正,成立以来业绩回报23.54%,远高于产品基准13.58%。
这只基金也获得了证券时报“三年期持续回报普通债券型明星基金奖”(2022年)。
过硬的管理实力也获得了机构“聪明钱”获的认可,得到银行、保险大比例投资。基金定期报告数据显示,其在管产品中欧短债机构持有比例合计超90%。
总体来说,搞清了基金的分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再根据基金经理的能力与成绩,大概率能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了。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既然选择了投债券基金,想必都是“求稳”的投资者朋友,申购、赎回与服务费,也是我们需要考量的成本问题,有的投资者买了一只债基,没过多久就有3%的收益,很开心,然后急于止盈,赎回才发现,由于持有期过短,被赎回费吃掉了一部分利润。所以,尽可能地长期持有,才能更好地在波动市场行情下,得到更加稳定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