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众保险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给自己和家人获取保障。在投保过程中,保险消费者应对正确认知保险产品,避免轻信保险业务员“高性价比”产品说辞,对适合自己的产品产生投保意愿后,应对详细产品内容进行核实,不随意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销售人员,以免该销售人员在客户未知的情况下为客户购买保险。昆仑健康保险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办理保险要保持谨慎和充分的耐心,准确填写投保信息,不借“他人之手”进行投保确认。
典型案例:
某保险公司收到消费者官网留言称:“银行短信通知保险公司扣除了保险费,但是扣费金额跟业务员说的保险费并不相符,请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尽快回电联系”。
以下为保险公司客服人员与消费者的通话内容。
消费者:当时业务员跟我说,有一份性价比非常高的保险,每年只要缴纳1百元,当时我觉得很便宜,然后就买了,但是你们公司怎么从我账户扣了3千多块钱保费呢?你们公司是不是扣错了,尽快把多扣的保费原路退回到我账户,否则会向监管机构投诉举报。
客服人员:尊敬的客户,您好!根据您提供的个人信息,经公司系统查询,您投保的XX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保额为20万元,每年缴纳保费3564元,缴费年限为10年;同时系统显示,您本人通过人脸识别完成了电子回访,回访问题中有关于保障内容、缴费期间等问题,您均回复的“已充分了解”。
消费者:我也不懂,当时业务员说让我提供个人信息,他帮我填写投保单,填好后,我也没仔细看内容就签了个字;你说的回访,我也不清楚,当时业务员就说让进行一下人脸识别完成投保,其余的我都不知道。
客服人员:好的,再跟您核对一下其他信息,您的联系地址是xx省xx市XX区xxx吗?
消费者:不是,我本人在上海,身份证地址是广东省的,信息都不准确。
客服人员:好的,目前我公司基本了解到您的实际情况,我们先进行核查,三个工作日后将核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反馈给您,请您注意留意电话。
最终保险公司核实由于该公司合作中介机构业务员涉嫌销售误导,存在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行为,为客户退还保费,保单终止处理。
案例分析:
本案中,该客户被销售话术误导,有投保想法后,随意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销售人员,后续未对产品进行进一步核实;该销售人员在客户未知的情况下为客户购买保险的行为涉嫌违法违规,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此,昆仑健康保险提示广大消费者:
1、办理保险要保持谨慎和充分的耐心,不盲目跟风,确认保险合同内容后再投保。
(1)投保时,应对产品内容、条款说明、信息采集等重要信息进行确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缴费前一定要仔细核对投保险种,在了解合同重要条款后再投保;
(2)多警惕“默认勾选”“强制搭售”等套路,坚决对不明确、不透明的内容说“不”。线上投保时切记不要为了图方便全部选“是”或“否”甚至“一勾到底”。
2、准确填写投保信息,不借“他人之手”进行投保确认,不随意委托,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保险机构对个人保险有实名投保要求,相关信息需投保人自主确认并对告知内容负责,消费者不得随意填写投保信息,或任由销售人员代为投保,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承保、理赔纠纷。
注意保管好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线上、线下投保务必做到本人确认,谨慎对待签字、授权、付费等重要环节,确保自己了解所签署或授权的协议内容。
最后,昆仑健康保险仍要强调的是:保险消费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在投保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自己及家庭面临的风险状况、实际保险需求以及缴费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保险产品。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盲目跟风、不随意委托,保险投保要理性,切记投保过程要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