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金融行业的变革速度,早已超出 FT 排名指标的 “理解范围”:AI 投研成标配、REITs 新政落地、数字人民币进对公场景、ESG 从 “概念” 转向 “实操”,可 FT 的排名指标仍停留在 “国际模块数量”“碳足迹排名”“3 年薪资涨幅” 的老套逻辑里。2025 年前 10 无哈佛耶鲁斯坦福,不是名校不行了,而是FT 的指标根本跟不上金融现实,自然选不出真正适配行业需求的项目。
先看 “课程评估的滞后性”。FT 评判 “金融科技能力”,只看 “有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却不评估 “课程内容是否前沿”。2025 年 FT 前 10 的项目中,有 6 个项目的金融科技课还在讲 “区块链基础”“移动支付发展”,完全没覆盖 “AI 投研模型监管报备”“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 等高管急需的内容;而哈佛 EMBA 虽未进前 10,却已开设 “生成式 AI 在量化交易中的应用”“跨境数据合规与金融出海” 等课程,邀请 OpenAI 首席合规官、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专家授课。FT 的指标,根本无法区分 “过时课程” 和 “前沿课程”,只会让 “凑课程数量” 的项目占便宜。
再看 “政策适配性的缺失”。中国金融领域的政策调整 “时效性强、落地快”——2024 年北交所再融资新政、2025 年绿色信贷补贴细则,都直接影响金融高管的工作方向。他们需要的是 “能解读政策、对接政策资源” 的项目,可 FT 的指标里,既不评估 “院校是否有政策解读渠道”(如与央行、证监会的合作),也不考察 “政策落地案例”(如帮助学员企业申请绿色补贴)。
FT 前 10 中的某合作项目,虽有 “中国金融政策课”,但内容多是 “2022 年以前的规则总结”;而芝大布斯虽排名靠后,却能每月举办 “金融政策闭门会”,邀请财政部税政司专家解读最新补贴政策,2024 年帮助 5 家学员企业拿到绿色信贷专项补贴超 1 亿元 —— 这些实战价值,FT 完全看不见。
还有 “ESG 评估的表面化”。当前金融行业的 ESG 需求,早已从 “碳足迹统计” 转向 “ESG 投资实操”—— 比如如何测算绿色项目的 IRR(内部收益率)、如何应对 ESG 信息披露合规风险、如何对接绿色产业基金。可 FT 仍把 “碳足迹排名” 作为 ESG 核心指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合作项目就靠这一项加分进前十,但其 ESG 课程从未涉及 “绿色债券发行流程”“ESG 基金风控”;反观斯坦福 EMBA,虽未进前 10,却已联合黑石集团开设 “ESG 投资工作坊”,教学员 “如何筛选优质绿色项目”,2024 年促成学员企业与产业基金的 3 笔合作,总额超 20 亿元。
某金融科技公司 CEO(EMBA 在读)直言:“FT 的指标就像‘用旧地图找新路’—— 现在金融人谈的是 AI 风控、REITs 实操,FT 还在问‘国际模块去了几个国家’‘碳足迹多少’。前 10 没名校不意外,意外的是还有人把这份榜单当‘选课指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