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对所有品牌或者专利医药产品征收100%关税,除非在美国建厂。该消息引发市场对出海企业的发展担忧。对此,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此次新闻的中心语是医药产品,是指有品牌和专利的实物医药产品,不是指创新药专利出海。关税政策对创新药出海无直接影响,且创新药出海授权商业化具备较强韧性,建议关注本轮市场调整,可能带来后续更好的投资机会,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关税政策未直接覆盖创新药领域。
中国创新药对美直接出口规模很小,直接出口的药品主要是一些仿制类的制剂、生物类似物,医疗器械,和创新药药企无太大关系,且创新药出海主要依赖技术授权(License-out)而非实物出口。
目前创新药出海还处于临床实验阶段,等到成药要几年之后,这个期间足够有时间在美国建厂,因此不大影响创新药出海。
二是中国的创新药出海是帮助海外提供就业岗位,而非冲击海外就业。
中国药企对外授权是早期研发阶段,是中国企业为全球创新药提供新选项和可能,可以极大提高新药研发效率,时间成本和数据优势是这一阶段核心。由于工程师红利,在新药早期研发环节,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效率大幅领先海外药企。国际巨头药企在花费几亿至几十亿美金引入国产创新药后,往往可以收获每年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金的销售收入,商业利润极其丰厚。
同时,中国的早期药物出海之后必须要经过临床试验之后才可能上市,因此创新药出海是为美国提供临床就业岗位,可以说是所有出海行业中少有的不冲击海外劳动力市场,反面帮助海外提高就业的行业。
三是中国创新药具有技术、成本优势和全球的需求。
中国创新药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获国际认可,叠加成本优势,海外药企持续加大对中国管线的扫货力度。如果制裁中国的创新药,那就是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是制裁美国自己的生物制药产业,将美国在这个领域的优势转移给其他国家。迄今为止,不论美国和任何一国有贸易摩擦,美国都从未对单一药物或者器械进行过制裁,中国创新药企业受到美国封杀、制裁的可能性较低。
四是美国如果强行与中国脱钩,受损最大的是美国大药企。
中国市场是所有国际跨国药企销售收入排名前三的最重要市场之一。很多国产的早期药物卖给国外之后,最终成功之后再卖回中国医保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以及医保支付条件的不断改善,中国市场对于国际制药巨头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中国不光是创新药行业重要的创新源头,也是全球创新药行业最大的产能提供,更是世界创新药的最大市场之一。如果美国在生物医药领域与中国脱钩,在创新药领域最终严重受损的是美国大药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