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北山大院安守着静谧,掐丝珐琅画非遗传习所里林妍君和她的导师们开始了一天的习作。
千回百转的金丝,天然着色的釉料,经由画师的双手,朴实的工艺情感被附着在画板上,美轮美奂的景泰蓝金丝珐琅画就此跃然于案上。光影之下,轮廓之中,每在画板上落下一笔,人物形象就被多赋予一分生命力。
在这里,时间以最安静的方式流失。
传习所所在的珠海北山市民艺术中心的中堂, 百年前是书塾,茶香墨韵、书里芳华,这里既是读书人追求仕途的起点,也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 如今依旧琴棋书画,改变的是承载文化的对象,不变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风雅和初心, 如盘的坚守以及呕心沥血的钻研,这也是传习所创办人林妍君选址的主要原因。
在林妍君眼里,学生是未来,前辈倾囊相授,点亮的是年轻一辈的曙光。早年前林妍君就开始实行一对一传承教学模式了,那是在北京京城百工坊. 国元元同学和张娜同学见到林妍君的作画后被这项技艺深深吸引,从此与掐丝珐琅画正式结缘。国同学从一开始觉得很新鲜地抱着一腔热血开始创作,因为没有绘画基础,创作也无从下手,林老师告诉她,你要静下心来,这是一份工艺, 也是一份坚毅, 更是一份治愈. 接下来,便是国同学寂静工作台前,一个人默默伏案的背影,每天都要比别人多做几个小时,日复一日,每当她完成一个部分后,便有动力再继续细细创作,累了, 出去散步放松......心静后,回到工作台前,拿起金丝,继续埋头于画案中。
而张同学在初接触掐丝唐卡画时,虽然惊叹与沉迷于这项技艺,但当时觉得自己可能学不会,没有什么信心,后来通过林老师对景泰蓝掐丝唐卡制作技艺的起源和背景的讲述以及制作中掐丝、点蓝等步骤的耐心讲解和指导,张同学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这项技艺,慢慢建立信心开始尝试。
三个月过去了,二人将唐卡从想法变成艺术,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图: 张娜同学学习掐丝唐卡制作
经历了这个过程,林妍君体悟到,如果让更多喜爱这项技艺的人受益,就需要发展有规范的课程,于是,在这个百花齐放、日渐纷杂的市场,经过多年筹划和运营的林妍君,带着一份独自的清醒,向前又迈出了稳健的一步——在珠海北山大院落地掐丝珐琅非遗传习所,随后开创掐丝珐琅画深造班、掐丝珐琅画传承班、掐丝唐卡班和非遗小匠人四类课程,将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技艺纳入传习所教学体系,实现从民间师徒传承模式到课堂式教学模式的转变。
随后林妍君开创了标准化运营加非标注化施教模式,即每位学员都经过系统、次第的标准化流程,通过简单操作能完成作品,同时也会针对每位学员的特点根基和绘制对象的不同,因材施教,总体达到既需要心手相传,也要适应个性化的需求。
图:林妍君于珠海北山大院进行课堂式教学
在开设的课程中,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深造班尤为关键,因为这个班是介于普罗大众的兴趣发展和传承班的更精细的创作之间的阶段,是专注研习和掌握掐丝珐琅画基本技艺的关键阶段,学员需经过三个月,共计30节课的系统学习,完成四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独立完成考试作品。
图:深造班同学掐丝珐琅画创作中
今年6月份,深造班的同学要毕业了,届时林妍君工作室将为他们举办毕业师生作品展,而同学们将带着精细的技艺和传承的使命升班到传承班。
图: 林妍君老师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责任所以继续传承。作为非遗掐丝珐琅画传承教学人,这些年林妍君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掐丝珐琅技艺进行着创新,发挥自己的力量,将这项技艺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就这样,心手相传,北山大院里的守望者,赋予了这项技艺更多的生命力,盼望着,一步一脚印地期盼着非遗之花在珠海、全中国、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吐蕾、盛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