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把 3.6%股票直接‘打赏’给核心骨干,自己再加码子公司股权,既锁定人心,又巩固最终控股权,一石二鸟。”
下面用四条线拆开解读:
1.激励层面 :
6000 万股一次性落袋,占已发行股本3.56%,覆盖16人,人均375万股,按当时市场价(约0.85港元)折合320万港元左右,相当于“现金花红”直接变“股票花红”。
三名执行董事分别拿500/300/250万股,锁喉核心决策层;其余13名高管分享4,950万股,形成“金手铐”--既得股份,也得把股价做上去才能兑现真正收益。
2.股权结构层面:
表面看大股东“送出去”3.56%,似乎摊薄了自己;但他通过向迅升再注资,把迅升的持股比例从63.4%提到 68.4%,等于“左手送、右手收”,最终仍牢牢掌握43.78%的总股本,比转让前还略增0.2个百分点。迅升公司成为未来员工持股平台的“蓄水池”,后续再要做股权激励,可直接在迅升层面腾挪,避免二级市场抛压。
3.市场信号层面:
低价大额转让,而非公开市场减持,既向外界传递“大股东不套现跑路”的定心丸,又告诉投资者“管理层与股东利益深度绑定”。
选择在10月10日完成,正值公司申请虚拟资产牌照(1/4/9号升级)的关键窗口,给监管和潜在合作方展示“团队稳定、利益共享”的正面形象。
4.后续关注点:
转让股份有无禁售期?若6-12个月内不得出售,则激励效果更牢;若无禁售,需警惕短期抛压。
迅升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增资或引入外部投资者?一旦再度增资,大股东可进一步放大控制杠杆。
虚拟资产牌照批复节点与股价表现,将决定这批“股票红包”的最终含金量,也是检验激励成效的最直接指标。
投资者口诀:
“送股不是减持,是加杠杆的绑人术;控股权不减反增,利好短中长期,只看禁售长短与牌照落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