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周短暂的联赛间歇期中,阿根廷对阵澳大利亚国际足球邀请赛掀起的一场热潮席卷全国,更让今年改造后重新亮相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再次受到全球瞩目。本周中超将重燃战火,展开第13轮的较量,刚刚换帅的北京国安将坐镇主场新工体迎战联赛“领头羊”上海海港。本场比赛的门票目前已销售一空,北京国安的球迷组织计划在北看台以巨幅TIFO“招待”对手。此前阿根廷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出现了球迷冲场行为,这使得很多球迷担心新工体会加装防护网,从而影响观赛体验,目前该问题也已经解决。据了解,经过多方努力,在做好相对安全工作的前提下,新工体看台不会挂网,这也让人们对本周末的“京沪对决”更充满了期待。
(本赛季新工体北看台的巨幅TIFO)
新工体票房火爆,北京国安走上正轨,这背后离不开同一个运营方——中赫集团。作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独资控股方,中赫集团也在工体改造复建项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牵头成立了中赫工体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新工体。中赫这家从房地产转型投资体育产业的民营企业,这几年的艰难投入与咬牙坚守,或许也到了回报的时刻。
艰难的三年
在过去的三年,国内联赛尤其是中超俱乐部经历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尤其是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考量,足球俱乐部的三大收入来源:比赛日收入、广告赞助收入、转播收入,都几乎降到了谷底。
三年的赛会制,球迷们无法入场观赛。因为工体改造而搬迁至丰台体育中心的北京国安,虽然支付了场地的费用却没有在这里进行一场比赛。曾经短暂使用日照体育中心作为主场,还要额外支付另一笔场地费用和人员的差旅。过去的三年比赛日收入基本为零,联赛的关注度大幅降低,北京国安的赞助商也大幅流失,转播收入大幅缩水。
从支出的角度上来看,在中国足协推出限薪方案之前,北京国安刚刚与队内多名国脚级核心球员签订了续约合同。其中大多数拿到了千万级别的顶薪长合同。在俱乐部难以为继的时刻,依然要支付高昂的工资,而这一切,都需要靠母公司中赫集团不断注资。
(尽管艰难,2020年亚冠北京国安依然将胸前广告更换为“武汉加油”)
除了一线队运营外,中赫在青训上也投资颇多。根据国安青训内部人士核算,国安每年对每位球员的投入,平均为30万元左右,整个国安青训拥有150名左右球员,每年的总成本达到了5000万左右。2022赛季,北京国安拿下了U21联赛冠军,这也算是对中赫投资青训的回报。
(国安青年军U21联赛夺冠)
中赫集团在这三年中,既要支持冬奥项目建设、新工体项目建设,又要不断为丧失造血功能的国安俱乐部输血,财务状况同样不可能太过乐观。粗略统计,自2017年入主北京国安以来,中赫集团总投资在100亿元以上。这对于同时在遭受房地产行业“寒冬”的民营企业来说,负担是惊人的。
顶级俱乐部+地标球场本赛季北京国安签约了包括京东在内的多家赞助商,主场新工体场均超过4.2万的上座人数保证了包括票务在内的比赛日收入,新赛季球衣仅两个主场就销售一空,一衣难求。球迷们重新走进球场,并迸发出了极大的观赛热情,一切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北京国安在新工体与球迷赛后互动)
如今的新工体,已经成为了一座FIFA世界杯半决赛水准的专业足球场。在观赛体验方面,有了巨大提升。而作为地标建筑,硬件升级的工体拆掉围墙,化身城市公园,开敞而多元的空间也为非赛时的商业运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据了解,5月底,中赫工体与北京交通广播共同策划的汽车生活节成为了新工体在“策展+商业”业务融合的首次尝试。车展+市集+音乐现场,独特新颖的活动形式,3天共吸引了超2万人来到现场,微博话题浏览量超千万。
新工体位于北京市中心,未来将有两条地铁线交汇于此,交通十分便利。又比邻成熟的三里屯商圈,本身就具备成熟的商业人流和氛围。区别于老工体以及国外的专业足球场,新工体还规划了大体量的下沉式商业空间。据中赫工体负责人介绍,新工体的商业部分将于今年8月竣工验收,并启动招商,预计2024年开始,分区开业投入运营。商业规划与老工体相比,产品主要围绕着“多元而先锋”的主张进行业态规划与品牌选择。
未来,北京国安和新工体两个IP将相得益彰。随着新工体商业在明年逐步投入使用,“场队一体化”的运营方式将在商业开发上相互引流,中赫集团也有望迎来真正的黎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