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是上市公司的重要年报季,也成为很多基金经理最紧张、最繁忙的节点。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包括淡水泉,汐泰投资,高毅资产,趣时资产,和谐汇一资产在内的五家百亿私募,每家调研总次数都超过了200次。
通过与上市公司的一次又一次的近距离交流,基金经理们在直观上对公司、业务和管理层产生深入认知,对行业产生更深入的理解,进而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判断。这正是基金经理们坚持勤奋调研的目的。
其中,调研次数排名第一的淡水泉更是以300次调研位居榜首。作为一家相对于公众而言比较低调的私募来讲,淡水泉调研频率并不显得那么低调。公开报道显示,淡水泉曾多次被媒体打上调研“劳模”的标签,经常出现在私募调研榜榜首。而实际上,与淡水泉类似私募基金的经理们也大多常年往返于诸多上市公司之间,他们究竟在调研什么?他们究竟有能从调研中得到什么?
近距离感受企业竞争力
企业真实竞争力和市场情绪之间的反差往往会产生市场机会。私募对上市公司的跟踪与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通过近距离与上市公司接触,来感受公司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淡水泉赵军在一次与客户交流中提到,“当行业整体承压时,企业与同行相比,竞争力是增强还是弱化,这是我们贴近企业做基本面分析时一个很重要的维度。”行业整体承压的环境下,可能行业中的公司都会受影响,优秀的公司一方面受影响小,另一方面抵御风险能力强,甚至在普遍不好环境里具备更强劲的获取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实际上,国内诸多行业上市公司都会经历行业周期的繁荣与衰退,很多行业都普遍面临周期性产能扩张与收缩。在这种背景下,优秀的公司往往可以在行业扩张期实现业绩弹性的大幅增加,同时在行业收缩期甚至可以依靠自身的竞争力,抵御市场短期影响,扩大市场占有率,待到行业繁荣的时期,进一步提升自身市场地位。而机构调研就是需要通过与企业的近距离沟通,发现上市公司的实际竞争力,并根据企业实际竞争力,做出相应的投资判断,实现投资的长期回报。
关注企业家精神和状态
除了对企业本身竞争力的关注以外,企业家精神和状态往往无法通过财务报表直接体现,而这种状态正是决定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一种关键因素。因此,对企业家状态的直观感知也是机构在调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关注点。
进入2022年,市场普遍存在一种悲观的情绪,“躺平”这个词成为了经济下行过程中社会的典型心态。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未来,承担未来不确定性需要靠人、团队去面对,所以企业家精神在这个时候就特别难能可贵。
淡水泉曾在客户沟通会上提到,要找的企业家都是那些依然相信自己在产业里有巨大机会,能够看到前景并继续投入的这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这种企业家精神往往无法在短期业绩上给出直接答案,但当行业遭遇悲观预期时,这种“不躺平”的执着和企业韧性往往可以更有力地帮助企业跨越周期,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公司经营效率,从长期来看更有可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
抓住市场拐点和新机会
市场永远是在波动中不断变化,拐点的出现往往就是插肩而过的“相视一瞥”,短暂却宝贵。但是,如果没有对行业和公司的长期跟踪和对标的公司的持续调研,很难在市场变化中找到合适的机会。尤其是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风格切换更加频繁,也为投资带来更大的难度。如何评估长期投资与短期市场热点的平衡也成为投资经理案头上的难题。
针对市场的变化,像淡水泉这样的私募机构,更加注重细分行业标杆公司的基础覆盖,强调案头研究阶段就需要参与到公司的调研和讨论中去。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不管有没有机会,都要提前去感知、了解、熟悉目标企业的状况,便于更精准、更快的识别和发现机会,发现机会后也可以更快决策行动。这种对于市场环境的灵活应对,无疑也会增加机构更多的调研频次。
此外,基金大量的调研也有助于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下挖掘出新的市场机会,并利用市场机会赢得长期回报。
对于很多机构而言,调研往往是行业变化相互验证的方式。他们在调研过程中经常通过对行业多家公司的实地了解和产业上下游的接触,来印证市场机会。因此,一家优秀的基金往往并不是没有目的地去寻找,而是带着对未来成长性的判断,去微观企业寻找机会。有时候看到的企业,长期的发展是确定的,但是短期面临着压力,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往往可能产生好的投资机会。而这种机会,如果没有扎实的实地调研基础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笃定是很难有勇气保持投资定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